读书之乐作文8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6-24 16:52:21 我要投稿!
【第1篇】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孤灯下一杯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窃窃私语。它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名著里很少恭维幸运的话语,它们更多是苦难之蚌分泌的珍珠。
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他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他们的后人,虽灿烂却已凝固。他们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是秒表上固定了的纪录。今人虽暗淡,但是却年轻,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阅读让我们蓬勃了自身,进发出力量,黑暗的蛹里很可能会飞出美丽的天鹅……
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座落在冷峻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环境怎样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毕淑敏)
旁人只道静坐书斋,是一件寂寞的事情,殊不知读书人面对一本本或薄或厚的书时,是有许多乐趣的。那一本本的书中,有许多的人物在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所以,书房其实是人声鼎沸,而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那许许多多的书,是你永远不会失去的朋友。只有你冷落它的时候,而没有它背负你的时候。黄三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了。开卷有益,书里的世界五彩缤纷,观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都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则跑断了腿,拉长了耳,也难以实现。你若藏书万卷,则少说有上千的朋友。在你感觉生命空虚时,他们总会默默地陪伴你,让你充实,让你快乐,让你思考,让你成熟。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
感受文字的灵性,如饮佳酿般甘甜。孔圣人的要言妙道,司马迁的千古绝唱,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鲁迅的入木三分,达尔文的坚定执着,莎士比亚的文采飞扬,均让人感动不已,心驰神往!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随着翻动的书页不时浮现于眼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和深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能改变人生的终点。在书中,你会感受历史的厚重,自然的空灵与生活的恬淡。有了这份情缘,你的人生便开始花香弥漫。
“日照窗下枕书眠”,守住自己那方书桌,人生的花圃里,才会有更多的暗香疏影。淡烟疏柳,一水孤村,足以安息一颗疲惫的心。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语)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文字如卵,即使黑暗,也是光,也是生命。那座城堡,成全了我们的智商、德商与情商。
【第2篇】
山人读书,倒不是学陶渊明老先生那样不求甚解,也不是有挑战权威的野心,而是想尽量搞明白我所读的书里说了些什么,这当然不是表示我比陶先生见解高了一筹,要是这样的话,山人或者在身后会比陶先生更有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在《山人听音乐》里,如风老师表扬山人是高雅之士,估计是山人的自嘲让如风老师有些误解,山人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虽然有时也胡诌几句不讲平仄的歪诗,但这确实掩盖不了山人的浅薄,但还是感谢一下如风老师,你的鼓励让山人找到了如沐春风一般的学生年代的感觉。好了,先说这么多,老是这么妄自菲薄,就显得有些矫情。继续这么胡扯呢,就没有了边际。
说道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 ,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山人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最近一直在看老赵最喜欢看的《阅微草堂笔记》,这是纪大烟袋的晚年作品,据说也是我朝毛爷爷的最爱。张爱玲对这本书的那句“冬烘头脑令人发指”的评价,山人在书里是真的没感觉到,张爱玲是才女,才女的见解总是与一般人不同的,也许是才女的胆子比较小,不敢看鬼狐猎奇一类的文章。文人呢要是得到点阳光便喜欢自鸣得意,以为深得主子欢心,结果就会遭到自辱。当年乾隆就怒斥纪晓岚: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原来,皇帝让纪晓岚总篡《四库全书》,并不是真正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之流。山人感觉此书与《聊斋志异》的鬼怪仙狐颇为相似,但是这本书却没有《聊斋志异》的名头响亮,以山人的理解,大概此书偏于猎奇且出于纪昀之手,又被皇上看不起,又怕圣上生气,所以闭口不谈国事,也比较精致些,不如《聊斋志异》的文风洒脱,针砭时弊。
书中对男女间情感的记录,比比皆是,有些也是很耐人寻味,比如,一个女人,红杏出了墙了,又颇有些文采,于是留书给其夫曰:临风回首,百结柔肠,或此地一念,三生石上,再种后缘,也未可知也,且勿以一女子之故,至损精神,则妾虽去而心稍慰矣……。这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看来,只要锄头舞的好,不愁墙头挖不倒啊,关键的是这墙头本来就是歪的,不用刨也会倒的。
书中有不少描绘宠幸男童之事的章节,就是恋童癖,一种变相的同性恋而已,明清之际,比较盛行,明代是严禁领导们去妓院厮混的,于是私养小白脸、把玩三寸金莲的风气就盛起来了。当时的伶人,台上卖艺,台下卖身,不像现在,好多美女自愿被导演潜规则了还感觉挺委屈的,到了清朝为了杜绝这种不正之风,于是便不准女子唱戏,殊不知,明代遗留下来了那种嗜好,被清朝的士大夫们全盘继承。这种爱好要是在在文革期间是会被作为流氓罪宣判的,当然,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对同性恋的行为还是理解和宽容了许多。其中还写道一个姓何的富商的轶事,煞是笑人,我就摘录一首诗吧:石破天惊事有无,后来好色胜登徒。何郎甘为风情死,才信刘郎爱媚猪。
纪先生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对教育子女方面也很有心得,(下文不见于此书,出处难寻)他曾写信回家说:父母同负子女教育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约言之四害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晨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这种见解,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借鉴的。
窃以为,读此书,每天不宜多,几页即可。这本书,文言程度还不算太深,山人囫囵吞枣的也可以理解个大概。顺便说一句,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是山人在集市上用十元钱淘来的,电脑里也有这本书,但是这古书似乎不太适合在电脑上阅读的,在电脑上读书,是找不到读书的感觉的。老赵读到兴奋处通常是击枕头或隔着被子击大腿,那是老赵一个人太寂寞的缘故。山人也有躺在床上读书的习惯,只是还没习惯拍大腿而已,哈哈。只是有时看过的书已经想不起来了,不是过目不忘,而是过目就忘,就算是一次只有过程而没有目的的阅读吧,想一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半倚在床头,静静的捧着一本书,这应该是喜欢读书的人的最大的乐趣了。
还有一本书也是最适合晚上读的,就是《浮生六记》。六记呢,其实只有四记,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山人以为,以前两记为最佳。此书行文流畅,叙情悲切,篇幅也不长,有兴趣的博友不妨一睹为快!
【第3篇】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他忙,或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使他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读书.而这些琐碎生活项目的使人忙碌,正是造成一个人思想肤浅庸俗的最大原因。思想肤浅庸俗形之于外的时候,言语就自然无味,面目也必随之可憎了。
我们固然不能脱离现实而生存,但每天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来看看书,却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的清醒和思想的灵活。
古诗中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思想需要源头活水,而这源头活水有一大部分是来自读书。天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精神有滋补作用,而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不至于“无味”和“可憎”了。
一个人说他忙得没有功夫读书,实在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而偏偏我们大多数人又都很忙,好像一天把必需赶完的工作赶完之后,就已经精疲力竭了似的。不过,我们仍可承认,一个人无论怎样忙法,一天之中,10分20分钟的时间总还使可以抽得出来的。问题只是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手边不一定有适当的书可看,想到还要费事去翻书橱,就懒得动了。
因此,为了让我们随时可以利用短短的空闲时间来看书,我们不妨经常把一两本打算看的书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比如你是一位每天上班8小时的公务员,下班之后,吃过晚饭,你总会有一点时间坐在沙发上或藤椅上休息。这时如果你的书就放在茶几下面,不必起来,一伸手就可以拿到,你就自然愿意一面抽烟喝茶,一面看书了。
或者你是一位家庭主妇,那么,你可以把你要看而没有功夫看的书放在枕边。属于家庭主妇自己的时间多半是在忙完了午饭,收拾清楚,躺下来午睡一会的时候,你可以一面休息一面看书。虽然你也许只能看一两页,可是,日久天长之后,你的读书成绩也会大有可观。
对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休息。对用脑力处理事务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解脱。当我们烦闷的时候,读书固然可以解闷;当我们愁苦的时候,读书也可以使我们忘忧。
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旁观者的眼光回顾你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你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这时就不再那么值得你认真了!
书本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缺少了它,生活必有缺陷。林语堂博士在《生活艺术》中劝人们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他说:“世人有所谓性情相近的事,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寻找出和自己性情相近者。”你如能时常有机会和一位与自己精神领域接近的作家借书本聊天谈心,他所说的话就是你想说的话,他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喜怒哀乐:而且他给你一些启示,叫你认识你自己狭小天地以外的世界;这时;你就可以得到如同交到知己朋友一般的快乐。
如果幸而你不是个“忙人”,那么,在寂寞的雨天,在长长的下午,在无法排遣的星期假日找一本自己最能令领会的书来浏览一番,真会有一种“如对故人”的快乐。
世上有人喜欢储蓄金钱,有人喜欢收藏古董,有人喜欢搜集邮票珍玩,也有人喜欢把书本上的嘉言名句储存脑中。我认为最后这种储存是最富经济价值且又最安全的储存,因为它一不怕盗窃,二不怕丢失,而且携带方便,取用简单。
尤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它能使人风度高雅,气宇轩昂,远胜过服饰上的奢华或家宅中的堆金积玉,而它之能使你有恬淡宁适,心安理得的快乐,更决非终年孜孜为利,唯恐失去存款的人们所可比拟。
【第4篇】
目前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坐电脑前看看,从早到晚没有完成一件比较像样的事,虽然作业很多,但好像对做作业不太感兴趣。总是安蔚自已上网也是一种学习。当然上网也能学习知识,只是要花很多时间,因为网络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我们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有用,什么对我们没有用,有些东西我们明知道没有用,可是我们还是花掉很多时间,比如QQ,看网络电视。但今天的网游我却觉的值的,我看到一篇讨论关于“读书之乐”的文章,我突然对它感兴趣,于是我也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读书,读书给我带来快乐了吗?
对于我来讲,我始终感到读书的乐趣是很难说出口的,因为它说不清楚,完全属于自得其乐,却难与外人所道的。比如很小的时候,喜欢看小人书,把家里的小人书翻来覆去地看,毫无厌倦之感。到了读初中的时候,开始迷上看小说,那是吃饭时候边吃边看,上厕所也边上边看,晚上睡觉钻在被窝里看,有时上课还偷偷地放在桌肚里看。走上工作岗位……一路走来,每一个阶段,书总是伴随着我。有时给我激励,有时给我抚慰,有时帮我消磨无聊的时光,有时帮我解决手头的难题。这一切行为足以说明——读书乐无穷。
看书,经常会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激起情感的波涛,而流泪应该是这种感动最真实的体现。记忆中看书流泪有好多次,比如看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妮娜》、《茶花女》、《复活》,但流泪最多的是我看琼瑶所写的《心有千千结》。看琼瑶的小说是从小学开始的,那时可能不大懂什么是爱情,但小说中爱情总是能感动我,时常也让我产生遐想,希望将来也能有白马王子出现,而且也是很浪漫的,总是想象着自已为情所困的样子。现在不能称上为情所困,但不再希望有为情所困的场景出现,倒希望找个平常的,自已所爱的人过日子,不需要太复杂,平平淡淡才是真。现在不看琼瑶的作品了。因为琼瑶的作品太容易让人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太伤心、伤神。
记从小到大,读书丰富了我的生活,但也给我留下了遗憾。我的遗憾是自己的汉语基础太差。这当然不全都是我自己的错,因为这也许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我读小学时一直都生活在农村,有时经常忙着帮助家里干农活,没能够多读书,二是那时家里条件也比较差,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所以没有能够在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正因如此,小时候缺乏这方面的引导与氛围,所以我一直以来不太喜欢看伤神的小说。说来汗颜,就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我也没有看全,除了《红楼梦》其余三本都是看了个开头就没有兴趣看下去了。就这《红楼梦》,也是在初中时候看的,当时对于书中很多内容,特别是诗歌都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那时也曾考虑以后再看,可我自己养成的习惯导致我至今我也未去读第二遍。现在有时想学写古诗词,可是由于古汉语知识的欠缺,很是困难,这便是我最感到最遗憾的了。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中之意我想就是说:“知识能够充实自己的生命,进而使生命进入到更深刻的内层,使心灵由内而外释放出一种诱人的神采,使人充满无限的魅力。”但是,要想做到“气自华”,首先就要做到“腹有诗书”。而只有“读书”才能使我们“腹有诗书”。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读书可以为我们补先天的不足;读书可以为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读书可以使我们淡泊明志、宁静以至远;读书还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细腻,举止更加优雅,气质更加深沉内敛。因此,我将不断地提醒自己:不光要用美丽的服饰来装点自己,更要用诗书来丰富自己,忙里偷闲多读书吧!
【第5篇】
关于读书之乐,古人诗中涉及不少,明人于谦有七律《观书》,也写得很有情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把书比作多情密友,晨昏相亲,是一个爱书之人发自内心的妙语。
张潮《幽梦影》中,也有不少关于读书的议论,数十年前读过,至今仍记得:“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 好书如明月临空,爱之亲之,便能被清光沐浴,身心皆亮。
张潮还有更有趣的读书之论:“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
元朝人翁森,有《四时读书乐》,以春夏秋冬为题,写了一年四季读书的乐趣和情调。民国时期,这四首诗曾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国人都熟悉其中的佳句妙境。在人心浮躁之时,重读这样的古诗,很有意思。
《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此诗中我喜欢“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两句,这是读书人才能领悟的奇妙境界。
《夏》:“新竹压檐桑四围,小径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此诗也是第二联让我神往:“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记得当年乡下“插队”时,最美好的时光,是一个人在草屋里读书,窗外蝉鸣萤飞,绿风萧萧,书中美景和身边天籁融合为一体,这时,便忘却了生活的艰辛和前途的渺茫。古人喜欢的读书环境,其实也是现代人的向往。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四首诗中,这首写得最有意思,同是夜读,前一首《秋》就逊色一些。冬夜读书,身心投入,座前灯,炉下火,屋外雪,全都交汇于四壁图书。诗意中,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人书难分,彼此交融。尤其最后两句,以“数点梅花天地心”为读书之乐的归宿,格调高洁,给人无限遐想。
生而为人,如果不懂得品尝读书之乐,真是天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