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宝钗鸣冤作文600字

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后,林黛玉与薛宝钗作为书中的两个女主角也名满天下,而大多数人爱黛玉之率真,却不喜宝钗之世故;喜黛玉之热情奔放,却恨宝钗之保守封建。而宝钗之为人得体大方,黛玉之尖酸刻薄却被人抛诸脑后。

我想,人们不喜欢宝钗大概是因了作品宝黛恋这条主线。是她的介入,间接拆散了这对苦命鸳鸯,而“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薛宝钗出阁成大礼”这一悲一喜的对比,更加深了人们对黛玉的同情与怜爱。然而,宝钗又有什么错?“调包计”是王熙凤之招,她和宝玉、黛玉同是这场悲剧中的受害者。当宝玉揭开盖头惊呼黛玉时,宝钗必定也是满心绝望的,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钗未必就乐意。然而她作不了主,她也只是像一个提线木偶般任人摆布。婚后,面对着宝玉的“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她也只有无奈和忍气吞声,而且还要顾全大局。后来,宝玉遁入空门,弃她而去,她平白无辜地成了孤家寡人,那朵“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就这样无言地凋零了。她周全了大家,却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大家怨宝钗还有一个缘故,就是她太世故了。如果说待人友好和善,处事聪明得体也是一种错误,那么和谐社会之说就只能是无稽之谈了。相形之下,黛玉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又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美中不足的感叹呢?

有人曾找出宝钗所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来指责她一心追逐富贵功名。大家不要忘了,宝钗是为了选秀女才上京的,作为一个从小便被“三从四德”教育的大家闺秀,当面临着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难道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的憧憬、企盼?为什么这些在常人身上习以为常的情感,用在宝钗身上就变成了功名利禄的代名词呢?然而,宝钗是不喜那些身外之物的,她的房间里陈设简单,衾卧也朴素大方,不爱钗粉,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她对功名的理解恐远非如王熙凤之浅薄,因为我们戴着有色眼镜看宝钗,故宝钗之种种言行便成了我们批驳的对象。

宝钗处事善于为他人着想,当黛玉念出《西厢记》中“良辰美景耐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宝钗事后提醒是为了保护黛玉,而后又关切地送上燕窝,这样温柔敦厚的宝钗怎不令人喜欢,却要指责呢?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