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孙中山作文1200字


 清明已至,一座宏伟的陵墓屹立南京,四海之士皆来吊怀“国父”孙中山先生。
 ——题记

从封建专制到民国

1911年10月10日,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笔,后代史学家称之为“辛亥革命”。这一天,是清王朝最后的丧钟,亦是民国建立的序幕。

自十八世纪以来,西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尤为显著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相反,中国——曾经的世界强国,因为“闭关锁国”,此消彼长之下逐步走向衰败。

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饱受其辱,持续近一个世纪。清王朝是无能的,“闭关锁国”致使中国军事力量逐步衰退,朝堂上结党营私,官场腐败,人民唉声载道!清政府与列强签诸多不平等条约,“租借”了无数国土,又赔偿无尽白银,丧权辱国,此等苟活何日才能结束?

国运之艰难却又孕育出了一批真正雄健国民。其中,对中国国运转变做出巨大贡献者,有一位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革命家——孙中山。

他的选择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象山县翠亨村。1879年,赴檀香山。在长兄资助下,较为系统接受西方教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国胜利却依旧赔偿。清政府本质浮现在年仅20岁的孙文面前,于是反清创共和,资产治国的思想诞生在孙文脑海。1894年,孙文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未被采纳。

加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前车之鉴,孙文自知清政府已经无望,于是决心以革命之力推翻清政府。

此后四十年时间,孙文先生投身革命,直至死去。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1912年,民国成立,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1920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国民政府。

1922年,孙中山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5年,孙中山逝世。

孙中山与袁世凯

1912年,孙中山担任总统,但但治国之路漫漫,非一日之功。且孙文名为总统,实则并未掌握实权。在袁世凯暗自施压下,被迫辞职,让位袁世凯。

袁世凯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早年参与戊戌变法,为了保命升官,向慈禧告发光绪帝,升至公布右侍郎。后来,凭自己胆略成为北洋军首脑。
 袁世凯上位后,并未实现共和,反而与日本勾结,卖国求荣,签下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说之为“窃国大盗”也不为过。同年,袁世凯复辟,终是在举国声讨下,宣布取消帝制,复辟失败。

袁世凯死后,国内动荡不安,北洋军阀混战,中国再次进入动荡时期。

出师未捷身先死

自北洋军阀混战以来,本就薄弱的国力耗竭,逐步空袭。由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也已开始。北伐中,因陈炯明叛乱,不得不中途结束。此时,孙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并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孙中山积极准备北伐,于1924年五月,在广州建黄埔军校。

1925年3月12日,孙文先生逝世。举国皆悲,为了革命,蹉跎了时间,牺牲了身体,浪费了光阴!北伐尚未成功,孙文先生便已逝世。此情此景,多么像1700多年前的诸葛亮,年近半百,就已逝世,北伐仅半,就已历史!只给后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孙文先生在逝世前仍放心不下革命,至死前仍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崇高的理想,四十年的实践,死前的语录……“国父”一生正义凛然,虽然仅代表资产阶级,但他浩气长存,名垂青史,留下世间赞誉!
 我想,中山先生肉体已逝,但精神不朽,受四海尊敬!

就是这样一位推崇自由、民主的革命战士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国父”之称名副其实!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