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里品人生作文800字
作者:张可 时间:2019-06-05 17:23:48 我要投稿!
作家卢新华说过:“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在很多人看来,读书与过好一生是两回事,但在经历过很多事后,才发现,人生和读书不过是同一个过程。翻开书的扉页,我们不知道结尾;开启人生的篇章,我们看不到结局。
探索“有字之书”的魅力,这无疑是给眼睛的一场视觉盛宴。懵懂的我们最初只愿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是它启迪了我们的心智,赋予我们最柔软的情感,最明确的初心。
寻觅“无字之书”的状态,是对生活的升华,肯定了人不断磨练的价值。在复杂的世界里,初心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而生活却是写实主义。初心需要被保护,但却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要有回望过去的勇气,但生活永远向前行,读懂“无字之书”的人是懂生活的人,在生活中磨练,在磨练中生活,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与“无字之书”的无隙契合。
追寻“心灵之书”的姿态,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成为一种奢侈品,给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更有甚者认为“心灵之书”虚无,这是对心灵的否定,亦是信仰坍塌时代的悲哀。
不由得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灵有阳光”。于今看来,不无道理,一个读透“心灵之书”的人势必能将心中的真善美推己及人,无论身处何方,拥有何物,幸福也会如影随形。
回望历史,邓世昌于黄海海战中壮烈地死,以死明志,是他不屈的心灵;司马迁在受宫刑后勇敢地生,以文践志,是他坚韧的心灵;阮籍看破尘世超然地活,以隐守志,是他自由的心灵。
他们似乎选择不同,但较于读透“心灵之书”来说,又怎分伯仲呢?痴醉于华美的外表,注定如流星跌落,那么重,那么痛;珍惜美好的心灵,哪怕是梅花碾作尘土,依旧香如故。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如是说。何谓“通事理”?或许是能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有机结合,从而使自己摆脱书页中微薄空间的禁锢,等下一个春花秋落,再尝尽人生百态吧。
人生之路,倒有一件快事,便是始于“有字之书”,陷于“无字之书”,忠于“心灵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