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己悲作文800字
作者:王歆 时间:2020-04-28 15:32:27 我要投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苏轼与张怀民在从承天寺中夜游,于是便有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仅仅84个字,却令人感慨深微,就像当年的苏轼一样。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或许是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亦或许是苏轼被贬谪后闲得寂寞,对月色无人欣赏的惋惜。反正此时的月光使苏轼兴奋、喜悦,失去了困意。其实我想,是不是因为读懂了月亮的孤单,一身皎洁的光芒因为无人欣赏而冷却,就像自己满腹经纶却还是落到了被贬谪的下场。是不是因此,苏轼才对月亮格外关注,就像一个知心的朋友。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遗憾、失落的作者再一次在文中按时自己的“闲”,于是不假思索的寻找张怀民,此时对于作者来说,他们是朋友,也同时天涯沦落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样的人,一样的心情,作者是兴奋的、喜悦的,至少还有人能互相安慰,苦难同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欣喜的作者免回庭中的月光的澄澈,一个洁净空灵的境界,作者在这里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在非同一般的环境中,作者也有了特殊的心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有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乐观;也有漫步的悠闲,被贬的凄凉。但作者更多的选择是前两者,把最后一种感情沉淀在心底,至少在一个后人眼中是如此看待的,似乎作者最后是想说:“何需伤悲!人生何处无坎坷!从容流连于光景,不汲汲于名利,亦为人生之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我们学到的。
人生中有太多的喜怒哀乐,无论怎样,我们都要记住,拥有之中便有失去,缺乏之中又自有获取,将人生的镜头调到不同的角度,便会产生奇妙的结果。我们的人生是当成一种得与失的循环而求其自然的结果。
苏轼最后惋惜的是无人赏月,而我读完《记承天寺夜游》,惋惜的则是我们都曾过多的为己难过,流泪过。
千百年后,后人读至苏轼之文,感受良深,写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