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第1篇】

中国,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点,以五十余年为发展的基石,多少荣辱辛酸,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长眠的雄狮!中国的传统文化便是中华民族的根,共筑灵魂精神家园。

翻开中国这一部传承五千年的史诗,中华民族就是一部宏伟巨制的文化发展长卷。

中华文化犹如天上的繁星一样众多。从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提笔写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无一不透露着政治抱负和为国献身的精神,都无一不是对中华文化的贯穿。

公元716年,一代英主松赞干布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使汉藏两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汉藏和亲”成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是民族团结的一个典范,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团结统一。“翁丁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前几年拉萨发生了“3.16”事件,这些都是分裂破坏分子一手造成的,是民族团结史上的耻辱,我们祖国的统一团结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举目四望,中东地区战争连连,民不聊生,饿殍遍地。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伤痛。如今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内部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水涨船高。

近年来,热爱和平的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历年的几次大裁军,对外派驻维和队伍,在国际峰会上提出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庄重承诺……大大地提高了全球的和平水平,使“无核国家”不再日日恐慌。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逐步在国际上树立了威信,提高了国际地位,我为身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而倍感自豪。

大家是否记得,“5.12”汶川大地震时胡锦涛主席站在一片废墟上喊出的那句震惊世界的口号:众志成城,百折不挠。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灾区民众在全国人民的帮助支援下,为自己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甘现状,锐意进取,兴企业、拓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汶川重建神话。靠的是什么?无它,就是因为他们勤劳勇敢,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并未退缩。一个又一个幸存者被救出,一座又一座新城在废墟上建起,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自强不息,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之精神。

我为中华民族精神而感动!

我为中华民族精神而振奋!

我将永远传承伟大的中华民族之精神。

【第2篇】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其中一篇关于春节风俗的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以前,我心目中的春节就是一个隆重、热闹、喜庆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贴春联,贴“福”字,守岁,放鞭炮,拜年,热热闹闹的。春节还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家共聚一堂,还能见到平时少见的亲人。最幸福的是孩子们,穿新衣,收礼品,荷包里塞满了大人发的压岁钱,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春节的。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了解到,春节的风俗不止我认识的这么多,比如,每家每户还要扫尘,贴窗花,做年糕,包饺子,为节日增添喜庆色彩。春节的讲究也不少,每个习俗都有它独特的寓意。例如,扫尘不光是扫去灰尘,还寓意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因为“尘”和“陈”谐音,新春扫尘的含义是“除陈布新”。守岁则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合上书本,我觉得受益匪浅。仔细想一想,现在传统文化已经越来越淡薄,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在不经意间流失殆尽。关于传统的东西,我们还了解多少呢?现在,到处充斥着手机、电脑,人们宁愿沉迷于网络,也不愿与亲人交流片刻;宁愿用微信聊天,也不愿出去走亲访友;宁愿玩虚拟游戏,也不愿和家人拉一下家常,哪怕是一句简单的“你吃了吗?”。现在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大家聚在一起好像只是为了吃吃喝喝。究竟,还有多少人能知道春节的真正意义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与财富,引导着中华民族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作为“〇〇后”,我们是新世纪的主人翁,更加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弘扬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