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错了,便倒退?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前进便是倒退。”这句话,似乎有一定道理。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让好不容易迈上正轨的中国倒退到解放前。做一道数学题,倘若第一步就错,那不仅离正确答案越来越远,也浪费了大量时间。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开始就轻松准确地找到正确的方向。聪明伟大如爱迪生,也在尝试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后才找到理想的灯丝,那一千多次失败难道是倒退吗?这最后一次成功难道是凭空出现的?

历史已有定论,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走的都不是正确的道路,但——难道要处在水深火热当中的中国白坐着、干等着一百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都不完全科学正确,却开辟了科学的新时代,这难道是倒退吗?

答案显而易见,之前的错误方向决不是白白存在的。即便是一个犯过罪、蹲过监狱的囚犯,他会比常人更能体会自由与生命的可贵,当年的错误方向对如今的前进更有着时时警醒的作用。沿着错误的方向走有时会是一种前进,这种前进也许在目前的、局限的范围中难以体现。正如曾经贻笑大方的南辕北辙,在今人看来,绕地球一圈,还是可以到达目的地嘛。

所以切莫因为“方向不对便是倒退”的话而畏缩不前,举步维艰,丧失了探索的勇气与激情。当然,我并非鼓吹错误。我想,说这句话的人的本意应该是让我们不要固执己见,盲目地顽固地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方向上。

我们既要积极地探索与开拓,又要冷静地反省与思考,把曾走过的错误的方向化为前进的航标。

我想起前阵子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某日我正坐在窗边吃饭时,一阵急躁的“嗡嗡”声吸引了我。一只蜜蜂困在了玻璃窗与纱窗的间隙里,两窗大约隔着半个中指的距离,这个倒霉蛋儿不知怎地就误入了“歧途”,在玻璃窗上迅速爬动着希望找到出口。它爬得非常快,往左几步便又转头向右,好不容易碰到窗棂便以为到了尽头,就又掉转身。如此来回,望着窗外的天空,它越来越急躁,不出十多秒便停止爬行,伴随着翅膀高频地扇动,用身体剧烈地、狂躁地、发疯一般地撞击窗户。这当然没有什么用,于是它又开始飞快地左右爬行。

直到我饭都快吃完了,它仍在急切又狂躁地重复着。我既深深地感于它的坚持不懈,又忧于它的急躁盲目。其实,每次到了窗棂,只要换一个角度,向外爬几步,也便出去了;或是发挥自身的优势,不再局限玻璃这个“面”,而是着眼于两扇窗之间的“空间”,那飞出去绝不在话下。

可怕的不是错误,而是一次次的重复错误,这只蜜蜂若能停下来想想,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那之前即便是走错了,也是一种前进啊!

曾经的错题收集起来便是考场上制胜的法宝;长辈的教训与总结更使我们的人生路上多了一份保障、一条捷径;千万条错误的方向也许正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金字塔。

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失勇于承担失败的勇气;可怕的是不加总结反省;可怕的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若这一切可以避免,那么即便方向错了,也可以一路高歌,大步前进!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