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

晨曦的阳光斜进一座座院里,淡淡的墨香携着清晨的气息而来。

一个大约十六岁的女孩走下楼,眉眼间带着江南女子的柔美,周身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墨香,像是从画里走出的古典女子。女孩对着餐桌上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说了声,“爷爷,早安。”老人淡淡望了她一眼,轻轻点了下头,回应一声,“早。”女孩挺直脊背坐到餐桌上,开始喝粥。老人吃完早餐,用餐巾擦擦嘴角。从餐桌上起身,声音里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吃完早餐去书房练字。”女孩扶着碗的手微微握紧,关节泛白,牙齿轻轻咬了一下唇最终低下头轻轻应了一声,“知道了。”

太阳逐渐升高,几缕阳光落进书房,留下几道光影。女孩脊背挺直,手中握住毛笔,眼睛却没有焦距,只是失神地看着某处。直到狼毫毛笔上的墨滴到宣纸上,老人不知何时走到桌前。严肃的声音里透露出些许不满,“重写!不写好不许休息!”

女孩猛地抬头盯着老人,重重把笔一摔,墨汁在地上溅开,墨香愈加浓郁,不断发酵。女孩的声音有带着一丝哽咽,又带着些少有的强势,“凭什么!你为什么要一直逼我!为什么!”女孩眼里的泪水不住往下流。“我不想写。”那双秀美的眼眸深处有着浓浓的倔强和委屈。老人眉宇间的痕迹又加深了些许,漆黑的眼眸闪过一缕情绪。这间充满着墨香的书房,却让女孩觉得窒息,压抑的喘不过气。

女孩咬咬唇,一下子从席子站起,推开门跑出去。老人严肃的脸上出现些颓败,老人拄着拐杖转身,阳光照在他身上,不知是不是阳光太重了,他的背脊佝偻了些。

女孩跑到房间里哭的很伤心。渐渐地女孩哭累了,她擦干眼泪。坐在桌边上,呆滞着看着桌上放着的宣纸与毛笔。棕色的笔杆上反射出一道光泽,墙上还挂着一幅字,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女孩凝视着《兰亭序》仿佛进入了字中世界,心静了下来。在字里她看到了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传承。这一刻,女孩心里有一些骄傲,又有一丝明悟,具体是什么又说不上来。女孩拿起毛笔,蘸蘸墨,心里世界中只有一笔一纸。柔软的毛笔落到宣纸上,浓墨在纸上晕染开,一笔一画,转折停顿,一气呵成。一个“冲”跃然纸上,有着属于女子的清娟,有隐隐透出一种锐利的桀骜之气。

老人推开门走了进来,女孩看了看,有些害羞的遮了遮,老人夸了一句,“还不错。”这一刻,这个平时对女孩十分严格的老人浑身的气息柔和了些。“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由开始的绳结到后来汉字的出现及发展。书法也开始发展。书法要求形神合一,也要有自己的意境。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各具特色。”老人浑浊的眼眸里柔和的闪着光。女孩听后一怔,老人走到女孩身后,拿出柜子中的狼毫笔,轻蘸墨水,周身气息沉稳下去。

墨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钻入女孩的鼻子里。三点,撇,横折……老人聚精会神地写着,他的世界里好像只有着这个字。收笔。“深”这字像腾飞的龙一般,张扬又霸气。女孩看着老人手掌里的茧,好像明白了又不是十分明白。

黄昏的斜阳折进书房,铺开一张宣纸,研好一研新墨,墨香四散。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