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却不孤独

偌大而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里,人们彼此安慰,相拥叹息。群居着热闹却只为掩饰内心的空虚。相反,往往少有人仍依旧清醒,冷静而热衷于自己所爱的事情。所谓热闹,无非许多人的寂寞;而道孤独,莫过一个人的狂欢。

人,或许生而孤独。从睁开眼的一刻起,不明不白的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在懵懂中渐渐长大;到经历了千万人情世故以后变得成熟;最终又在爬满前额的皱纹里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尽头。我们先是遇见了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然后是孩提时幼稚的朋友;后来是老师,还有同校学习的伙伴;而后又是自己的恋人,自己的孩子,自己孩子的孩子。不得不承认,这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过或浅或深痕迹的人,最终也都殊途同归——都终将离你而去,或是被时空阻隔,或被生死分别。这些过程都只有自己感受最深切。 到了某个年纪,人总会渐渐发现,过去在以为永远不会疏远的人,竟也在时间的消磨中关系越来越浅薄,稍不联系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互相都默契地断了联系。当初那句“再见”也竟是“再也不见”。就像上一秒登上MH370的乘客和亲人朋友挥手再见一样,下一秒便是谁也没有料到的生离死别。世界上唯独生死和时间是人不可能控制的,没有人能预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到来。所以人有过牵挂,而最后终会又是独自一人。那些生命里来来往往的人们,都仅仅是匆匆过客。我们能做的,大概只是成为某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尽自己所能,在自己或是别人的生命里温暖那段特别的时光。所以孤独便不再只是个代名词,只是其中的味道,要尝过了才会知道。

所谓孤独,也许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曾一度活跃纽约街头的街拍教父Bill Cunningham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便开始背着相机游走,用相片记录城市里匆匆走过的时装精。于是“街拍”这一影像形式便由此开创,装束背后的民众心态和社会变迁也以这种特别的形式被保存下来。他为了热爱的街拍,多年过去仍旧孤身一人;蜗居于二十平方米的小公寓里,每天同自己数不清的相片和相机镜头入睡;这并没有妨碍他每天穿着蓝色工装骑行在繁华的纽约街道,免费地为人拍照。保持着清贫而低调的生活方式,看似孤独,却在他自己看来,是一个人的狂欢;他不需因金钱被牵引,只因自己所深爱的摄影自由地表达自我。于是他也的确这样做了,这让他自己孤独却充实地走完生命的旅程。虽斯人已逝,他的精神永存。许多年后,仍旧会有人记得他,记得他曾孤独地漂泊于偌大的城市的身影,也记得他曾留下过的繁华城市中那些看似平凡的闪光点,还有他始终如一保持自我的态度。于是孤独,于他,也不再孤独。 潜心于真理的实践,沉迷在实验室中的科研工作者也何尝不是如此。和邓稼先先生一样的人们,也一度为了保护国家的机密安全,隐姓埋名,在荒芜人烟的大漠中默默地实验,研究,如此反复。有亲不能见,有家而不能回的孤独,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然而在自己所深爱的研究面前,在自己所爱的祖国面前,他用最终成功的喜悦回报了曾经孤独的岁月。于是孤独,成为他们一种特别的状态,也总会或多或少收获些什么,让孤独感崩裂瓦解。

人的一生中这样孤独的时刻太多。或因牵挂的无奈离去,或因遗憾自己未能够留下可以永远保留的东西;只有经历了才会更加明白,孤独的重量。所以人所能做的,不是为此苦恼,在困顿中消磨时光;我们应尽自己所能,在自己或是别人的生命里留下些值得永远记得的东西,虽生命之光不再,终精神之光永存——于是孤独也不再孤独。 生命苦短,我们总得为了自己而做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保持始终如一的心,努力挣扎在匆促的生命里留下些什么让自己能被记住的东西;于自己,热衷于某事而充实地活过,再无遗憾;于他人,你的精神仍勉励着后辈们过自己的生活。于是生命的路途也不再是孤独一人,伴着随岁月来去的人们为你的记忆着色,沉迷于自己所钟爱的充实无憾地过自我,结果虽是孤独的,但终究不再孤独。

孤独地走过生命之重,活出不孤独的生命之轻。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