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风 相同的热爱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27 14:08:18 我要投稿!
不同的文风 相同的热爱
——《北平之秋》和《秋天的况味》读后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读完老舍的《北平之秋》和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我觉得杜牧的这句诗恰好体现出了两位大师内心深处,那对秋天的浓浓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真真的感悟。
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两位语言大师从各自的视角,以各自独特的行文方式,为我们描绘出热闹丰富、纯熟坚实的秋之美,秋之味,秋之韵。在“人民艺术家”老舍笔下,秋天是五花八门的水果,是肥大鲜美的栗子,是粉面彩身的兔爷 ,是奇葩异种的菊花,是骄傲俊美的学生,同时更是熙熙攘攘迎来送往的市井民俗。而在“脚踏中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眼中,秋天刚刚好是从一根燃着的雪茄开始,烟雾缭绕,思绪万千。老旧的字典,半世的书桌,熏黑的招牌,苍劲的笔迹无不透露出秋的低调沉稳。春的阳气勃勃,夏的炎烈迫人,冬的枯槁凋零无不映衬出秋的温和磅礴,练达宏毅。秋天出生的我自然也是最喜欢秋天的了。难道秋天不正是一盒五颜六色,口味缤纷的水果糖吗?黄的红的蓝的绿的,瓜香稻香桂香蟹香,你想不到的颜色这个时节都神奇呈现了,你想品尝的味道金秋早早地都预备好了。这么说来,无论男女老少,凡人大家,热爱秋天之人必定是热爱生活之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读罢这两篇文章,我认为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文风的不同。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家乡的熟悉和思念。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使我们读起来倍感亲切,犹如身临其境。看着听着闻着吃着,从水果特产到百姓礼俗,老舍先生用生动细致接地气的语言感染着我,勾勒出最真实最鲜活最繁荣的北平之秋。看得我都想穿越到那时的前门,那时的海淀,也乐呵呵地听着吆喝买个兔爷,吃包糖炒栗子。
而《秋天的况味》一文,则像一首信手拈来的小夜曲,自由自在中流淌着恬淡闲适的韵律。林语堂先生没有开门见山具体详实地描写秋天的各种景致,而是运用多个巧妙的比喻、对比、引用行云流水般地道出他对人生的感悟。淡淡的文字,轻轻的述说,恰如那熏热的温香,不急不慌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大人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毕竟我的历练太少,不能品味出二位大师更多的深意,但我还是能点点滴滴地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秋也好,春也罢,我觉得心中有爱的人才能收获到大自然最宏大的赠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