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兰亭:遇见不一样的王羲之

“下车啦!下车啦!”终于到了!坐了四个小时车的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如小猴子般一个一个地蹦下车去,“呼——”外面的空气可真新鲜,我们排好队向书法圣地--兰亭走去……众所周知,王羲之是一个令人崇拜的书圣,书法那是一流棒,但听说在这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王羲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真让人有些期待呢!

一个古朴的大院迎面扑来,淡淡的清香更是让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让人神清气爽。据说这是越王勾践曾经种兰花的地方呢,想必会有一番趣味。院内的竹子们个个挺直腰板如同哨兵,石子铺成的小径旁小溪潺潺地流着,那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让人忍不住去轻轻捧起一些水来!我们沿着它缓缓走去……

鹅池——热爱自然的爱鹅之人

穿过竹林,走过石桥,渐渐地,一座精致的三角亭出现在你的眼前,一棵大树倚靠在它的身边。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鹅池”。据说,“鹅”字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细细观赏才会发现,他写的每一个笔画竟然都像鹅,这就是传奇所在。王羲之特别爱鹅,曾经更是以字换鹅,慢慢地鹅越来越多,于是便有了这个美丽的大鹅池。

阳光洒下大地,河面上零零散散游着几只大白鹅。它们的羽毛洁白而密,没有一丝杂质,它们时而曲颈低头,闲雅胜似仙子;时而又高高地扬着头颅,一副不羁的样子,用粉红色的脚掌划着湖水向前游去,湖面上荡起一圈圈波纹,几束阳光射在它们身上,发光发亮。水如同镜子一样照着它们美丽的倒影,它们还时不时发出“鹅鹅鹅——”的叫声,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湖面平静,水清见底,水色与鹅融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一幅活画。也有一些大白鹅站在岸上挺脖昂首,霸气十足,行走起来像是立了大功的将军,可威风了!像我们这帮孩子哪见过什么大白鹅呀,都抢着给它们拍照,就像粉丝见到大明星。

看着那群大白鹅,我仿佛也看到了王羲之与它们玩耍的欢快场景,一会儿给它们投食,一会儿又学着它们的样子走来走去,玩累了就专注地看着这些可爱的大白鹅们,写一会儿字,趣味无穷。有可能正是因为他想着白鹅,爱着白鹅,才会在自己的笔墨中出现白鹅的身影吧。

原来,王羲之他不仅是个灵魂书法家,将每个笔画都写的如此传神,更是一个爱鹅,爱自然的人啊。我认识到了不同的王羲之……

曲水流觞——闲情雅致的书法家

流觞亭,它四面砌墙,三棱花格门窗,两边屋檐微微翘起,古色古香,中央摆着一幅曲水流觞图,人们都簇拥在那流水旁边,有的人低头沉思,有的人蹲下来感受水的清凉,有的人则与朋友聊聊家常......在流觞亭前有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沟中缓缓向下流去,沟的两旁更是有各式各样的石头分布着。树荫下,我们来了一次飞花令版曲水流觞,老师拿着两个塑料酒杯在水的上游放下,那酒杯随着水流徐徐而下,谁能想到相关诗句就把酒杯从水中捞起,说出诗来!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场面十分热闹,紧张又刺激,情趣盎然!玩着玩着,我的思绪飘到了几千年前......

东晋永和九年的上巳节,王羲之邀请四十二个朋友,相聚在这里,举行了流觞曲水的游戏。诸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旁,阳光沐浴着他们,暖暖的,时不时几阵微风轻抚面庞。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随着潺潺细水慢慢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必须吟诗一首。他们个个才华横溢,一些人脑中时不时想出几首诗来,慷慨念诗,而那些想不出的呢,则举杯畅饮,痛饮一斤美酒。随手取杯,吟诗作赋,他们真正实现了“同洛社遗风,杯渡轻便增酒趣;仿山阴雅集,波纹曲折象文心”中所描绘的场景,是多么美妙啊!但时间飞快,转眼夕阳已经挂在天边,余辉洒落,这些人早已经酩酊大醉,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一人却提议可以将今天所吟的全部诗集合在一起变成一本书。于是,王羲之用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序》,这“天下第一行书”也就这样悄然问世了。他们的曲水流觞多么有意境啊!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曲水流觞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每个人都沉浸在流水的清新甜润中,陶醉在酒水的可口香甜中,可谓是风雅十足。他们的率性放纵,知识渊博,让我不禁对这些人有些崇拜之情。

原来,王羲之并不只是一个写著名《兰亭序》的书法家,更是一个才华横溢、闲情雅致的儒者啊!我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王羲之……

太字碑——教学有方的父亲

慢慢向前走去,会发现一块碑上写着一个“太”字,触摸着这个字,我不禁想到了古时候那个故事……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王羲之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由于他的认真,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王羲之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得到了信心,在练了一段时间字后,问父亲自己还要练多久字才能写好,王羲之说:“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血有肉。”听完父亲的话,王献之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他用尽了三大缸水,将自己的字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到一个“大”字,笑了笑,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他把这个字给母亲看,他的母亲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而这一点正是王羲之方才点的,这让王献之更是羞愧不已,又开始了锲而不舍地练习。他模仿着父亲的字帖,在父亲的鼓励和教导下,终于用尽了院内的18缸水,习得了一手好字。

现在看看果真如此,如将那一点去掉,真少了些气派,这一点可叫人称赞!

拿起毛笔在板上写上几个字,我仿佛感受到了王献之当时练字的辛苦,一笔一画并非心中所想就可写出,需要耐心和细心,让心静下来。用尽一缸水,或许都是那么难,更别说用尽18缸水。同学们也纷纷拿起毛笔写了又写,感受毛笔字的魅力,但也一个个感叹道:“毛笔字太难写了。”“写不好......他是怎么做到的!”......

王献之最终也成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王羲之并称“二王”,这肯定也离不开他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超乎常人的耐心。当然,王羲之这位慈爱的父亲对他的帮助无疑是很大的。而我们读书要像他一样,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只有坚持才能胜利。

原来,王羲之更是一个教学有方的好父亲,他教会了儿子要坚持,要有耐心,我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王羲之……

在回去的途中老师又讲了许多关于王羲之的有趣故事,让我对王羲之更是有了不同的见解。这次研学让我着实震惊,原来王羲之是一个闲情雅致、热爱自然、慈爱性情,对子教导有方的书圣啊。跟我所认识到的书圣有些不一样,也许这就是研学的魅力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兰亭风景无限好,书法文化随处见,遇见不同王羲之,让人难忘此次行。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