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片天空作文800字

【第1篇】

在写作的时候,我一无所求。我只想把我内心中最真切的感受牵引出来。
 ——题记

翻箱倒柜地找出一厚沓本子,重重地落在了书桌上,尘土飞扬。“噗——噗——”几声拂去上面的灰尘,翻开来。惊异的是我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摘抄下来的语句,以及平时闲暇时无意记下的零碎的思想,都被我藏于这本子中……

我如此痴狂于文字,每当在杂志、广告、音乐……里,有我中意的句子或段落时,不论身处何地,我都会想尽法子把它记下来。不过,就是因此还招来了母亲的强烈抗议:“这种地方光线不好,别写了,眼睛坏了怎么办。”说罢,便想从我手中夺取这本子。幸亏,我早在平时练就了身手敏捷的功夫,“左一躲呐,右一闪的,后退一步,转身就跑”这时,你总会看见一个细小的身影穿梭在人流之中——只见她眼神炯炯发光的四下找寻着什么,还时不时的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笔记本在记些什么。就这样的,被挤在人群之中,显得有些狼狈,却在不经意间在嘴边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

一张纸、一支笔就足够了,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就够了。不需要太多的修饰,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灵在第一时间供给大脑的感动。如若你是上帝,那么在每晚你不需要惊奇,因为那个孩子总会在写,写一些真实的事情:

今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真正的震撼到了,那是一个画面:她提着重重的垃圾袋,在小区门口张望着。她身穿一条黄色的花边裙,却脏兮兮的;她的头发凌乱地散在额前,脸也同样是脏兮兮的。可是,要怎样描述才好,她的眼睛。她以一种我从未见过的眼神,向外张望着;恐慌的,害怕的,无助的。我不知道,也不清楚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心动,第一次如此真实地看见这样的画面。好像,背景是灰暗的,后面葱绿的树木,将世界映衬得更有些苍白无力。或许,是离她太近了吧,在我所能用眼睛看到的范围内,似乎,只有她是唯一有颜色的。怎么办呢?我忘不了她,忘不了这个画面,我的双眼将它永远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以至今天还能清晰记得。 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寻找一些素材,把它们编成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放在笔记中。有时因为时间很晚,为了不让爸妈发现,只好躲在被子里一字一字地艰难爬行。又或是躲在书店里做摘抄时竟被店员误解真是让我欲哭无泪啊.......

我想,这便是我的幸运。

与我的灵魂融为了一体,使我不论怎样也无法放下,当看见这一后沓本子时,满脸都是辛酸的泪,欣慰的泪。

还好。有你们伴我。

我想,这便是我的世界。我的另一片天空。

【第2篇】

梦里穿越泛黄的书卷,我站在冷风凄雨中静静聆听那自远方----我的另一片天空飘来的天籁----诗书
 ----题记

“自在飞花轻诗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透过小帘,若影若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金凤袅袅的黄昏使人不觉哀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浩浩江水边,东坡放声吟唱。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外婆的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传奇的《史记》,百年汇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千古传唱!

在阅读中,永远都能感到文化的魅力,永远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墨香。惟有品味于诗书当中,才能带来心灵湖泊的荡漾。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顶巍峨之冠,身着长褂袍服,披发长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章,散发出点点淡香。他时感伤怀,他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诗人,留给后世一片震惊与怀念。

捧读《红楼梦》,想起大观园,就会想起她的泪!她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将自己紧紧的掩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或许她悲伤,或许她倔强,只肯环着一池灵动的池水,幽然飘落。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相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视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她只知道她的命运如落花,错过了花期。她的一生都在流泪,却经不住秋与冬,春到夏!她走了,留给大观园一个故事,留给了宝玉一段悲伤……
 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驶向我的另一片天空。

【第3篇】

自由的天空下有自由的鸟儿,奔跑的孩子与翻飞的风筝;浪漫的天空下有大片大片的玫瑰,柔软的云朵与成对的喜鹊;而我却有一片戏剧的天空,地方的腔调,各色油彩往脸上画,美极了,有神极了。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喜欢唱戏曲,虽然唱的并不好,时不常的也会走点音,但我却由衷的喜欢它。说起我的这点爱好,那还是受妈妈的影响,回想起小时候当妈妈在干家务活时总会唱几段戏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绵软悠长的声音伴着“哗哗”的流水声,总有一种柔硬结合的感觉。妈妈是很有天赋,自己从未学过,但凭着对戏曲的爱好和对剧情的理解,演绎起来却别有一番特色的神韵。那时的我是多么陶醉于戏剧文化的经典的唱腔之中啊!

后来,自己也格外去留心那些有关戏剧的东西。每当母亲再高声亮或柔情似水的唱起来时,自己也会照猫画虎的跟随几句。最先学到的是“梅花指”。把十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微微翘翘起来的手指好像梅树那粗壮的树,别有一番风趣。后来母亲才向我展示了不同戏剧的唱腔,黄梅戏很细腻,唱腔会比较宛转悠长,仿佛有千万条愁绪集于一身。豫剧很粗旷,像在唱<《花木兰》时,就要表现出木兰那英姿飒爽,机智勇敢的感觉。而京剧的唱腔分几种,我最喜欢的还是“旦”与“净”的演唱方法,一种不温不火恰到好出的美。

比如在唱〈〈玉堂春〉〉中的名段〈〈苏三起解〉〉时,那句“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总让我眼前浮现出一位瘦弱的女子,手上戴着铰链,脸上是疲倦的眼神,为了感恩今生丈夫的照顾而用来生当牛作马,这对于一位姑娘来说要有多大决心。于是在唱时,眼神显得更加悲伤,声音也会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仿佛自己就是苏三,仿佛自己就要走上短头台,依依不舍这个美丽的世界。自己也更加直起背来,手指挥动也慢了,慢了,想要留下这美好的记忆。然而在唱豫剧〈〈花木兰〉〉的选段时,唱腔却截然不同。那句豪放的“这女子们那一点不如儿男”表现出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豪情意志,身披红披风,头带红缨络,黑色的俊马一骑,“这女子果然气度不凡”。男子虽常年在外打仗,可家中一切事物都压在女子身上,晚上挑灯夜战,在灯下缝缝补补,才有了男子身上的衣和衫。于是我皱起眉头,把声音压粗压低,像男子们般的生活,这是粗犷的美,一回头一亮相就让人们感到逼人的俊气,与黄梅戏的哀怨妥协形成反差,让我感慨让我暇想,中国的戏剧百花齐放,各有韵味,内含丰富。

虽然唱戏只是做为我的一种爱好,但我却越来越热衷于它。我想是因为那里有属于我的一片天空吧!我戏剧的天空。
 ——辛爱琳

【第4篇】

早晨的清风带着天空的问候扑入房间,窗帘渐渐膨胀起来,“啪”的一声脆响,一个小玩意儿从桌上掉了下来,反射着日出时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整个屋子------是啊!它可是一片天空呢……

换依稀记得,很小的时候,每当喝完那冒泡的易拉罐汽水时,耳边总会出现妈妈的声音:“别忘了把垃圾扔掉!”、“……”

终于有一天,在扔过几十个易拉罐,听到过几十次那“一成不变”的话之后,我终于开口了:“它们才不是垃圾呢,老实说易拉罐完全可以再利用!”妈妈愣住了,看来这么长时间,她已经习惯了我的顺从。继而只是笑了笑:“这孩子,真傻!”扭头就进厨房了。

我经过仔细研究,把易拉罐“四分五裂”,而后用胶带把一片片铝片拼到一起,做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鱼缸,我还给外圈贴了圈纸,画上花花绿绿的小人,还嘀咕着这是妈妈,这是爸爸……当我兴冲冲地捧着我的“四不像”建议妈妈把鱼放进去时,却吃了个“闭门羹”,妈妈连连摇头:“鱼在玻璃缸里多自在,放在你这里,准死!”我无语了!只好在妈妈做饭时偷偷地把鱼带入了“新家”,它们活得活得还挺滋溶的,和以前一样快活。我自然是得意洋洋,从此,我迷恋于制作中,每逢有闲暇之时,便拿出剪刀,一个人在屋中忙来忙去。

我用塑料瓶做花盆,好让观赏的人看清每一粒沙土;我用橡皮条带动螺旋桨,好让泡沫小船能在水中跑;我用剪下来的铁丝条缠成骑车的小人,抡刀的武士,好让我的书桌更有趣味……我完全沉浸于这片蓝天之下,感受幻想的清风轻拂我的面庞,童年的彩云撒下智慧的细雨,滋润那久经干旱而又一无所知的心,我在思考的原野上尽情奔跑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最美好的灵感。

我怀念那片曾经带给我快乐,如今却又离我远去的蓝天,虽然鱼缸漏水了,花盆摔破了,小船被河水带走了,武士的刀弯了……但它们曾经带给我的,不只是快乐,不光是放松,还有那一颗童真的、异想天开的心。

粗糙的武士在地上躺着,身上用彩笔画的衣服已经掉色了。我轻轻地拾起它,慢慢地放回桌角――那个老地方。

【第5篇】

漫游于一个浩瀚无垠的奇妙世界中,似一位哲人静静地思考着人生这不变的命题,于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构造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在书海中漫游,在书香中沉醉,转眼间,我的天空豁然开朗。

思考中摆渡人生

人生是什么?命运又能决定什么?成长中的迷惘涌上心头,如潮水般令我难以平息。

于是,我只能思考,只能绞尽脑汁地思考,痛苦地感悟,在生命的激流中铸造出永恒的世界。我翻遍典籍,如同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轻叩每一扇窗扉——唯有黑暗以对。我思索着走向前去,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和十九世纪的贝多芬给了我答案。“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诉我,在苦难、伤痛甚至绝望面前,身躯不倒,与时代的洪流相抗争,在命运的不公中挣扎,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不屈的意志作为“士”的资本,“虽千万人吾往矣。”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背叛真理”是他一生的信条。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因为自己一个个或对或错的选择拍了人生的轨迹,因此,我们更需要将那“灰色的幔”划破,让雷雨倾泻而出,无论它是否尽善尽美——苦难也要我坦然地承担。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这就是自己的命运,人生就此摆渡。

想象于笔墨之间

《老人与海》是史诗般的丰碑,而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老人,每一个读者为自己的老而震撼万分,潸然泪下。在我的记忆中,老人斗群鲨的悲壮场面不禁使人浮想联翩。在苍茫的大海上,一只小船正随着水流前行,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右手拿着鱼叉,左手紧攥着一把匕首,他在风口浪尖中纹丝未动,目光紧紧盯着空旷的海面,忽然,一只鲨鱼潜了过来,老人使出全身的力气,将鱼叉狠狠地扎到了鲨鱼的身上,鲜红的血液汩汩流出,染红了蔚蓝的海水,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更多的鲨鱼,老人一次次命中,一次次在鲨鱼群中响起哀号,直到最后一只鱼叉有染红了海面,竟仍有三五只鲨鱼在撕咬那肥美的大鱼,老人气急了,坚韧的骨骼咔吱作响,左手的匕首猛地扎了上去,却一下子被带走了,没有任何武器的他,顺手拿起木杆,迎着强势的海风,平坦的一端竟刺穿了鲨鱼那光滑的鱼皮——最后一只鲨鱼沉到了海底,大海变得肃穆了,一个老人,一个几天没合眼的老人的背影乘着船渐行渐远……

我想象着文字的动态,震撼着自己的心灵,似电影刻画在脑海中,如铭文镌刻在心灵上,像飓风激荡着我的思想。

想象文字,思考文字,思索文字,记录文字,这另一片天空,载着我的书海漫游之旅。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