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尝豆浆味

又忆起那一抹豆香。 

清晨,上学的路上,手捧着杯豆浆,喝上一口,甜入心间,却总感觉少了什么。 

或许,缺少的是那最纯真的味道吧。 

小时候,午饭后不久,外婆便会磨豆浆。她拿起瓢,从豆缸里窊起一瓢黄豆,倒进筛子里,上下来回抖着,将灰尘、砂石子抖出。和小伙伴在一旁玩耍的我,远远就能听到那动听、悦耳的“哗哗”声,就知道外婆在家做豆浆了。我边喊着伙伴们边往家跑:“快来!马上就有豆浆喝了!”跑到院子里,大家一屁股坐在地上,端端正正的,活像个小书生。眼睛直钩钩盯着那黄灿灿的豆儿,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筛完,豆子干净后,就应该泡豆子了。泡上一会儿,豆皮便会和豆子“分家”。淘完豆皮,豆子还要泡上大半天。这时候,外婆就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我们一旁,给我们讲“梁祝”和“天仙配”。有时,我们实在坐不住了,便又像小鸟出巢一般飞奔出去。傍晚回家,便远远的听见了熟悉的磨石声。走近,便是一派和谐的美景映入眼帘:外婆手握着手柄,用力的往前推,石磨一圈一圈的转着。外公在一旁打水,加黄豆,水既不能加多,豆又不能加少。“吱呀吱呀”有节奏的磨石声又转响了农村生活的节奏。渐渐的,渐渐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生豆香。石磨缝里溢出了白白的香汁儿,我心里的小鹿也跟着跳起来了。 

外婆拿了一个用的发黄的布,把豆渣去掉,只留下纯白的豆浆,将它倒入大锅中,足足有了大半,放在火灶上煮。“咕嘟咕嘟”的响声就成了最纯真的童年。不久,外婆便把热豆浆倒入碗中,我双手捧着碗,也不顾碗烫,颤巍巍的端到小桌旁,偶尔溢出点豆浆粘在手指上,我便把手指放进嘴里,使劲的吮吸。爱吃糖的我,放了两大勺糖,轻轻吹吹,慢慢地抿上一口,滚滚甜香之气钻进心间。 

现如今,我已上初中,但还常忆起外婆的豆浆香。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