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洞穴作文2000字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这句话有很深的哲理。“置身何处”就是你存在的现状和面临的处境,“去往何方”就是你选择的方向和向往的未来。选择高于存在,对未来的向往会促使你克服面临的重重困难,超越现状。

随着对世界一天比一天多的了解,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就一点点深刻起来。

12岁那年暑假,我作为SSP英文报的记者,有幸去剑桥、牛津大学游学。当双层巴士Loop穿过紫色波涛与碧蓝天空交相辉映的英吉利海峡时,海鸥的鸣叫让内心本不平静的我变得更迫不及待起来,好奇鼓满了胸膛,这日夜期盼的第一课会是怎样的呢?

课是安排在伊斯堡学院上的。一位非常清瘦却无比精神的Gentleman温和地候着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学生。上课铃声响了,老师用他那纯正的牛津英语跟我们说:“We are going to play a game!”他发给我们每人两张白纸,让每一个同学将自己两个不同的梦想分别写在不同的两张纸上,然后扔在教室里不同方向的不同角落。我怀着特别期冀的心情,沉思片刻,写下了自己神圣的梦想“周游世界”,然后将它揉成团扔到讲台前。这时,教室的各个角落都有了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梦想。多创意、多诗意、多生动的游戏啊!

接下来,我们要一个挨着一个地捡起自己身边的纸团,打开并大声念纸上写的梦想,然后大家一起猜是谁写的。这个不难,当你一边念到纸上所写的梦想,一边环顾四周正在屏住呼吸、仔细聆听的同学时,你会看到某位同学的面部表情或眼神突然灵动起来,那便是他(她)了!很快轮到我了,我捡起后窗角落的一个并未完全折成团的纸团,虔诚地打开它,一字一顿地大声念到“I want to conquer the whole world!(我要征服世界!)”老师竖起耳朵认真地倾听,那极为精致的无框小圆老花镜片后炯炯有神的目光捕捉到了一个眉清目秀的俄罗斯女孩,她那娇嫩的脸上露出了骄傲而爽朗的笑容。老师做了一个夸张的耸肩,随即竖起大拇指,点着头喊了句“Pretty cool!(真酷)”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轻快的哈哈大笑声……

转眼3年时间过去了,我后来又去过美国,还想继续按计划去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一切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各个国家,乃至月球和整个太空。可是由于中考大大地减缓了我“周游世界”的梦想实现进程。现在我已进入市重点高中,紧张的早6晚11寄宿学习生活,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这更令我格外留恋那些游学时自由自在却又丰富多彩的日子——盛夏在伊斯堡教室写梦想扔纸团,万圣节站在麻省城楼顶上往下扔南瓜……放飞灵魂的自由,让它去它想去的地方。我不知道其它国度里那些扔纸团、扔南瓜的学生现在身置何处,可我想他们像我一样永远不会忘记那写在纸团里的梦想和那自由之风拂面之时刻骨铭心的感觉。恰恰是这些对未来的期许,给了枯燥艰辛的中学生活前进的动力,让我潜心于数年如一日的默默奋斗中。

我们深深明白,现实与梦想是有差距的。梦想还会变得遥遥无期,与现实的距离变成一条难以想象、不可逾越的鸿沟,足以让你绝望到精神崩溃。苏格拉底曾被柏拉图比喻成“洞穴”里的人,当他走出洞穴,看到阳光底下真实的事物,恍然大悟,回到黑暗的洞穴,想把在洞穴习惯以墙壁上影子为事物真相的人们带出洞穴,而惨遭杀害。苏格拉底就是要坚持“自己不管何时何地要做什么,是因为这种行为一定是对的”这样一种信念,甚至心甘情愿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与永恒的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极为短暂。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的确就像住在某个“洞穴”,而他哪怕再长寿,他的生命相对整个宇宙的恒久来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记;但如果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能像苏格拉底一样,为了自己的信仰,穷尽自己毕生精力和生命去探寻人类的真理,不管是在哲学、科学、政治等某个领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他终将走出自己所处狭小天地,开拓眼界,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那人类将会以怎样的一种难以想象的加速度朝前发展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尔·盖茨走出已有信息“洞穴”,创造微软帝国,把大家带进计算机时代;奥巴马走出黑人“洞穴”,当上美国总统……

他们正如柏拉图所说,走出自己习以为常赖以生存的“洞穴”,便有了太阳指引方向,便有了勃勃生机和伟大的使命感。在一个人稍纵即逝的人生中,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

回想在伊斯堡学院把梦想写在纸团里扔到教室的某个角落和在麻省理工大学城楼上扔南瓜,那何尝不是一次次引我走出“洞穴”的阳光?“走出世界”的梦想又何尝不是走出“洞穴”的向往?

当我们铭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置身何处,而是将前往何方”时,就会去寻找走出“洞穴”的出口,无论是身置落日熔金的大漠中跋涉,或是在云蒸霞蔚的瀚海边奔跑,还是在乱石穿空的峰顶俯瞰,我们都会因为有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而坚定信念,不管面临何种不堪设想的遭遇,我们都会展现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义无反顾、所向披靡地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行!

走出洞穴,你将前往何方?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