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XX有个约会作文1000字

我与故乡之冬有个约会

一直以来,都对故乡的冬有种浓浓的情意,渴望着与故乡的冬天有个约会。

自入阴历十一月份,故乡就到寒风刺骨的季节了。故乡位于县城以南有三十公里,但因为海拔较高,气温倒是低了有四五度。到了冬季,便是一般人最难以忍受的日子。但我倒认为,要真正领略一个地方的奇异,正倒要挑选这奇异之处表现的最为圆满之时才好。所以也只有在冬季,对故乡的感受才更加彻底了。

故乡的院子是一个并不传统的四合院。正方坐北朝南,共四间屋子,其中两间由一个空旷的厅堂相串通。每间屋子都有一个暖炕,五六年前把炉子换成了暖气管。寒冬腊月只教抱来玉米秆,扔到火炕里,打开电灯,用石头固定住厚厚的棉窗帘,坐在炕头上,暖炖炖的像是春三四月。尤其会使我感到屋子里温暖堪恋的是屋外那呼啸着、嘶吼着的西北风,心里便有一种平和踏实的放松心情。天色总是灰蒙蒙的,手不揣在兜里一会儿就变得如紫芽姜般通红,一进屋子便觉得扑面而来一团春气,包围在左右四周,仿佛有一瞬间忘记了外面刺骨的寒。爷爷总是爱备下酒肉或是炒的亮晶晶的花生,拿小酒盅喝上一小杯酒,这酒就变成了冬季御寒的神器,喝完就让人浑身贯通一股子热气,让人精神百倍,面带红光了。

最令我依恋的是故乡的雪,故乡的雪大概分为两种。第一种如粉,如沙,总是裹挟着凄厉的西北风,作为冬季的第一场雪亮相在人们面前。每当刮起凛冽的风,雪便在属于她的世界里从屋顶上,树的枝丫上急速的升腾,那气势像是轰轰的燎原之火,高傲而无情。有经验的长者说:“这种雪持续一两天后往往会迎来这第二种雪。”我认为这第二种雪用东晋时女诗人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再合适不过。这种雪花瓣很大,落在黑色的衣服上,可以清晰地辨认晶莹剔透的六角形。下雪时,大瓣大瓣的雪花从天空中毫不吝啬的落下,活脱脱像是美丽的精灵在翩翩起舞,悄悄的问候这静谧安详的世界,使山村湿润了一下皮肤,山野增填了几分灵性。从发亮的白炽灯肩头斜泻下去,笼罩住了全身,仿佛时间静止,世界就只剩下人和雪独处。黑漆漆的夜幕伴着温柔似鹅毛的雪花,也觉得能放下一切,纵情享受了。

早晨从厚棉被里睁开眼来,看屋外是白得耀眼,耀眼的好像会猛地一看便眩晕过去。阳光洒在雪上,雪便一粒一粒地放起光来。陶渊明所描绘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也就是如此美景吧。蛰伏很久的小鸟这时也吵吵闹闹出来觅食,数日来的灰暗天空,一扫之前的阴霾,变得澄澈湛蓝了。

在故乡的冬季,我们最喜欢的便是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车了,当然更少不了捕鸟。扫开雪面,露出地面,用小木棍支一个榆树筛子,在下面撒些谷粒,细绳拴住小棍,人拉着细绳站在远处,待到鸟儿进去吃食轻轻一拉。小时候又一次捉住了一只小麻雀,养在曾经养过鹦鹉的破旧小铁笼子里。最初它什么都不肯吃,我用木筷蘸了些小米放在它嘴边,起初它一直歪着头到另一边,后来或许太饿,终于张开黄色月牙形的喙,趁着我不注意偷偷啄了一口。看到它肯吃了,我兴奋地又喂了好多,看到它吃饱喝足我才满意的睡去。第二天早晨奶奶把我喊醒,小麻雀死了。细细的脖子鼓出了好多尖刺的形状,是麻雀妈妈喂给她的孩子一个苍耳,小时候的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母亲会害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我渐渐明白,是它的母亲不愿它寄人篱下,食这嗟来之食啊!

窗户上总会留下精灵般的痕迹,像是傲然挺立的松树、团团簇簇的绿苔、活蹦乱跳的兔子、茂密幽深的丛林,有对称的、齐整的,不对称的、艺术的美丽图案,就恐怕是最伟大的设计师也无法创造的。这些充满魔力的神创之作随着气温的升高渐渐地,一点点的隐去。但不必为此神伤,新的一天又会有一幅全新的曼妙图景。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的冰柱,像是个个昂首挺胸的士兵在坚守岗位。调皮的孩子们嚷嚷着让大人们帮忙摘几个下来,捧在手心里,感受着冰冰的,滑滑的来自冬的气息。也会忍不住掰一小节下来,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塞进嘴里,用体温慢慢把它融化。

雪竟是如此宽厚包容,博爱平等,像慈祥的母亲一视同仁面对着一切事物。她不会在意所飘落的地点,历经重重磨难,只是悄悄的,为万物奉献上那一份纯白。不论是充满坑洼的小路,杂草丛生的土地,都被这纯洁无瑕的雪所覆盖,像是脸上搽了淡粉的女子,变得美好了。大地慢慢变得松松的,枝丫上,屋檐上,人们的眉梢发鬓上,鸟儿扑棱棱地飞来,绅士般落在树枝上,雪便漱漱的落下了。自那后,雪便静静地躺在角落,等到春的到来,化成一股细细的春水,无声的滋润着大地。好一个“瑞雪兆丰年!”

我爱故乡,爱故乡温柔包容的雪,爱故乡淳朴可爱的人,更爱这足以让人恋恋不舍的冬,希望我与故乡之冬的这场约会一直到永远。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