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迅比“少年”

 一月十二号,我有幸跟随老师前往绍兴兰亭、鲁迅故里和安昌古镇去游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便是鲁迅故里了,带着书本上的印象去寻找三味书屋,去探访少年鲁迅。我发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真是收获颇多。 

三味书屋确实与语文书里的插图差不多,中间的匾额、梅花鹿的插图,几张年代久远的桌椅,只是多了文物保护的栏杆护着,不让我们随便靠近。书屋空间狭小,黑油油的地,斑驳灰旧的墙,除了桌,椅,匾,画,书,柜子,还有戒尺,再也没有其他教学设施了,应该算是简陋得再也不能简陋了。再细看这些桌椅都有破损与裂痕,有些桌脚都短了一截,就用小石头或碎瓦片垫上的;发黑的地也高低不平。我努力寻找鲁迅那张“早”字的书桌,原以为鲁迅是少爷,所座位置理所当然是当中那个妥妥的C位。难道就是那张八仙桌?带着疑问,好奇的我们齐刷刷望向导游。导游笑而不语,指了指角落说:“喏,那个最角落有一套桌椅,就是鲁迅的位置”。啊!我吃惊地追问:“鲁迅为什么要坐在这里呢?”导游说:“这下你不知道了,古代的私塾教学是老师只讲书,学生只读书,所以只要能听得见老师的话就可以了,因为这里安静适合自己记忆。”

回忆起书中少年鲁迅曾满怀好奇地向老师询问“怪哉”却被老师满脸不高兴地回答“不知道”!原来那时是只能读圣贤书,不允许任何课外的东西,当然老师课堂上也不可能另有新鲜的东西,只是让你读吧!你也只能读吧!正常的学习时间就是书中描写的人声鼎沸的朗读场面,老师读,同学也读,多么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我不得不对他产生深深同情。对比少年鲁迅阴暗简陋的读书环境,想想现在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里,音体美心理课程门类丰富,老师课堂上旁征博引趣味横生。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真的很幸福!

再然后导游又带着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后面的一个小园子,那确实是个小园子。在这个小园子中,一下子站了我们那么多同学,顿时觉得十分拥挤。我扫视了一下园子,这巴掌大的园子除了几颗树、石头、还有几只乱飞的昆虫,其实再也找不出任何其它好玩的了。导游说这就是是鲁迅下课时与同学们一起玩的地方。想想自己的校园一眼看不到边,而且还有单双杠,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那么多的娱乐设施,我们玩耍的天地何其宽广,课余生活多么非富多彩。一个同学问导游:“三味书屋一天几节课?”导游说:“对课、诵读、习字,可是下课时间不定”“不定?”我们又张大了嘴巴,“怎么会是不定呢?”我们十分疑惑的看着导游。导游看我们没有一人知道,于是便说:“啥时下课,有没有下课全看寿镜吾老先生的身体状况。如果老先生今天精力好,他就一个上午一直讲,大家一直认认真真地听学,那就没有下课这一说!如果老先生哪天身体不适,讲课累了,打起瞌睡了,那就是不成文的下课时间到了!于是这些孩子几个放风,几个偷偷地溜进园子玩会。注意只能是轮流玩,先生几时醒过来,那些‘留守’的同学就要飞快的报信!”哈,如果来不及报信呢?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两个在用苍蝇喂蚂蚁,一两个在寻蝉蜕,两三个在折腊梅花,还有几个在石板上跳来跳去。突然,只听寿镜吾老先生大喊:“人呢!”于是他们一个个赶紧灰溜溜回到教室中,自然少不了一顿训话。原来那个时代的下课还像搞特工活动一样,随时都得提心吊胆,保持高度警惕,真是完全束缚了孩子的天性。

这种沉闷枯燥的学习方式!这种完全不适合孩子的课程内容安排!这种毫不科学地学习时间安排!对比我们现在合理的课程安排,充足的课余休息时间。那完全就是把人当成了机器,怪不得孩子们要偷偷溜出去透透气,捡蝉蜕、折梅花、捉苍蝇喂蚂蚁就是一天枯燥学习中唯一的乐子,可这乐子还是那样偷来的!假如现在还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我和我的同学们会是怎么样呢?上课时我还在嘲笑少年鲁迅淘气,不爱学习,还感觉鲁迅不就和我们一样顽皮。今天这个游学彻底颠覆了我这个认识!

现如今的我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相比少年鲁迅不知好上几倍,学习内容比鲁迅不知丰富多少倍,少年鲁迅尚且能在陋室陋园之中努力读书,我有什么理由不抓紧时间为美好明天而努力呢?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