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也有味道作文1800字
作者:李诗雯 时间:2020-08-11 18:16:43 我要投稿!
面条,顾名思义:用面做的细条。因其制作简单,味道寡淡,太大众化,不为人们称道。但是在我看来,面条虽普通,但也有味道,并且丰富、浓郁而又真实,在生活中不可或缺。
小时候,常待在青岛的奶奶家。奶奶做饭手艺精妙,我也常吃得肚皮鼓到天儿!最让我回味的是奶奶做的胶东打卤面,只见奶奶在案板上放一捧面粉,中间挖一个小洞,磕个鸡蛋,便开始搅拌着用力的揉。只见她身体跟着面来回摇摆,仿佛要将自己也揉进面里,并不时地看着伏在桌边眼巴巴等待的我。等到面揉的不软不硬,像牛筋似得光滑,就擀成薄片切成细条预备下锅。要做卤子啦,她把洗好的芸豆切成丁,焯好的蛤蜊一个个扒出肉来,倒入锅里加蛤蜊水用文火慢慢煮。这时我们俩搬两个小板凳,一人一个坐在炉边静静的等待。大蒲扇轻轻的摇,摇走了无聊,摇来了我盼望已久的美味。当锅里的汤变得浓白丰盈时,趁热把汤卤倒在煮好的面上就大功告成了!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扑到桌前,先吃一大口,面条混着芸豆和蛤蜊,鲜香清新的味道充斥在口中,太好吃了!我心满意足的对奶奶笑,奶奶脸上的皱纹仿佛在那一刻也抚平了,我闻到了爱的味道,是那么的朴实而又浓郁。
那一次坐火车去兰州,20多小时的路程让刚下车的我十分疲惫,拖着沉重的行李进入一家牛肉面馆,不大但是干净。面条的粗细可以选择,我也不懂,就同队伍前面的人点了相同的“二细”。透过玻璃,我看见厨师拿着大块和好的面团,揉成长条,提起来拧成麻花形,然后上下的抖,越抖越长,不时的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啪”的摔打一下,粘上面粉,继续抖。他像是在锻炼身体,有着无穷的力气,甚至感觉面在他手里还能玩出不少花来。面下锅了,不一会儿,面就端上来了,啊,果真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只见汤色清亮,面条金黄,在紧致弹牙的牛腱子肉片和白萝卜片上,飘着辣椒油和翠绿香菜末,先喝上一大口汤,味道真是厚重香甜。“吸溜吸溜”,这是旁边的学生忘我的喝面条声,“咔嚓咔嚓”,这是对面的男人在大口大口的嚼萝卜,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非但不吵反而生活气息浓郁。在略有寒意的清晨吃上一碗这样的牛肉面,真是舒服啊!我的身体渐渐放松下来,尽情享用着这人间美味,享受这市井的味道,虽平常但厚重,这是西北的味道!
北京的夜晚热闹非凡,美味数不胜数。朋友招待我的不是什么名贵饭菜,而是我想念已久的老北京炸酱面。葱姜蒜煸锅,加入大酱、土豆、茄子和猪肉切成丁倒入锅中,用力翻炒,最后将炒好的炸酱倒在面中央。面的四周是事先码好的黄瓜丝胡萝卜丝豆芽丝,看起来简直就是一朵盛开的花!拌一拌,吃一口,香气飘满房间,满满的是朋友深深的情谊和浓浓老北京的味道。
民以食为天,面条还有很多很多种味道,各不一样但又那么的相似。
在敦煌,经过白日的黄沙漫天洗礼之后,老板娘给我们端上当地最有名的小吃——驴肉黄面。这种面条宽宽厚厚,嚼劲十足,驴肉口感弹牙,让人大块朵颐。驴肉黄面吃起来开胃解腻,清热解烦,令人食欲大增,吃一口黄面,再嚼一块驴肉,面香、驴肉酱香在口腔内涌动,那感觉可用一个字来形容——爽!西北粗犷的环境并不优雅,但仍有人坚守在此地扎根发芽,这就是家乡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吧,吃了之后心里觉得舒坦踏实,有点像西北人性格,这,是豪放的西北味道!
在新疆,百姓将鲜美的鸡肉与土豆熬制好,加入擀制的如裤带般宽的面条,再撒上皮牙子(洋葱)和青红辣椒,将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造就了我非常喜爱吃的“大盘鸡”。大盘鸡中的面条就像一条条纽带,将56个民族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密不可分,或许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西域的味道吧。
在大理,当地的白族姐姐开车带我们去苍山攀登,去洱海泛舟,去白族民居品茶,实在是热情好客。她还带我们去当地的集市品尝了洱丝——这是用大米面做成的一种面条。雪白雪白的面,撒上碧绿的香菜、配上红艳艳的辣椒酱,望而知其辣,品而知其香,就着甜的或咸的由玫瑰花馅做成的“粑粑”,花香配清汤,就像白族姐姐的热情与实在,成就了难以忘怀的彩云之南味道。
在香港,鲜虾鱼吞面必不可少。那里的云吞比北方的馄饨个头大,皮薄肉多,锅盖一开,热气腾腾的鲜味直往外冒。买上一碗坐上“叮叮车”,一边欣赏着繁华都市的街景,一边享用着手中味道。细如发丝的面条与鲜味十足的鲜虾云吞混搭在一起,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新奇与美妙,就像眼前维多利亚湾璀璨的夜景般令人陶醉,这是我眼中特区的味道。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地域文化与生活环境造就了面条丰富多滋的味道。这些味道纵有不同,但都是出于内心,来自生活,它反映了文化的交融,也表现出人情的伟大。味道虽多,但起源于同一个大中国,就像中华儿女传承相同的血脉与文化,紧紧相连,所以,小小面里有乾坤,谁又说这面条没有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