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语文,真无奈

说实话,我不喜欢语文。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不喜欢现在的语文”。

语文,原本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般极富生活的情趣儿,可是,随着年级的提升,特别是中考的临近,语文却被一点点褪下那份寻常的烟火味儿,终于变成一堆被榨干汁水的甘蔗渣。不信?你听,就隔壁这班,语文老师还在把“议论文开头引用诗歌、谜语、故事或传说的作用”在大谈特谈!若还不信,你过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老师在讲台前天花乱坠,学生却在座位上昏昏欲睡。

是的,我,也深陷在这样的苦海之中。想听听我的故事?行,就讲讲“五一”放假前的那段遭遇吧。

“看看你写的这是什么答案?”随着这声惊雷,一不明物体快速向我飞来,正中左手臂。那惊!那疼!我颤抖着拿起它。哦,我的随堂检测。上面有一个鲜红到刺目的叉。“答题时怎不用脑子的?”惊雷再次炸响。“我,我……”她显然是着急了,还没等我说完,就将惊雷化为一长串的连珠炮向我袭来:“‘我’什么‘我’!题目要求你写出作者在文中着力描绘那面蓝色窗帘的意图,看看你写的答案!蓝色啊,忧郁、伤感……作者失去了亲人,心里难受得要命啊!一语双关、托物寓意、借景抒情……这些东西不是早说给你们听过了吗?到底怎么答,你怎就不开窍呢?……”我猜,她就快跳起来了。

“蓝色是写实。因为,作者这样的素雅之人,她家的窗帘应该就是蓝色的:心情好也是蓝色,心情差也是蓝色。”我又默念了一遍我的答案。咦,好像有什么不对劲耶!老师又不是作者肚里的蛔虫,她凭什么知道作者的写作意图?说不定,当时作者想也没想就把蓝色窗帘写到文章中了呢?再说,你见着谁家窗帘随心情的改变而换来换去的?有那心情,也没那闲钱,更没那工夫啊!我家的那面,都用了将近十年了。每年到春节之前,妈妈才摘下来洗一次。洗完,老爸还不太乐意挂。那么高,又那么多小钩,复杂得要命!

我看了看眼前这位还在试图“发功”的老师,心一软,硬是把到嘴的反驳之语给换成了:“我错了。对不起,老师。下次我一定按您总结的那些经验之谈来答题。”如是说完,老师才将满眼的焦虑卸掉,换成“恨铁不成钢”的,抚摸了几下我刚刚被袭的左手臂。她又摇了摇头,深深叹了口气:“不是老师对你态度不好。中考就快到了,不按规矩答题,你连高中的大门边都摸不着啊……”说完,她转过身,缓步走向讲台。

看着她的背影,我的心头突然泛起了许多怜惜(也不知是怜惜自己,还是怜惜她)。我拿起复习资料,把上面的诸如“该句运用比喻修辞,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x”“不能去掉。‘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xxxx分布很广,但又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用它,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又在眼底,在唇边,在脑际仔仔细细地过了一遍。

甘心如此吗?当然不甘。可是,又能怎样?再把这件事的后续讲你听听吧。

“丫头,过来看看这个谜语。你不是语文好吗?快来看看这个怎么说。”刚回家,邻居阿姨就热情地招呼我。我跑过去一看:“两兄弟,一样齐,酸甜苦辣一起尝。”“小意思!”我信心满满地,“该句运用童谣的结构形式,以“一起尝”来体现兄弟俩的团结统一,生动地……” “你说的这是啥?什么‘生动’不‘生动’的?读书读傻了啊!看看,再看看……答案是‘筷子’!你懂不懂?”还没等我显摆完,她就给我“吃”了个“爆栗”。是的,同样的连珠炮,又向我袭来。我无言以对,只轻轻地抚摸着她递过来的这本《谜语大全》。

语文,本该是最生动而易学的,因为每日接触的,是我们的母语。你说,现如今这门学科的学习,怎成了这样?学而不能用,你觉得有意思吗?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