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作文800字

【第1篇】

对于一个标准吃货的我来说,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集都不能落下的,尤其是第四集《家常》。一道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却在镜头的拍摄下看得我口水直流:红烧肉、泡菜、糖水……难怪美食大师蔡澜说,最难忘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的确,一个人自从断奶开始,就一直品尝着自家长辈的手艺,这应该是永远无法忘怀的童年记忆吧!

家常菜,往往是最考验一个厨师技艺的菜肴。恰恰是因为它再平凡不过了,以至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最佳标准。就拿红烧肉来说:色泽要油亮黑红,汤汁不宜过多;肉要切得肥瘦相间,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烧要烧得咸甜适中,瘦肉紧而不老,肥肉油而不腻……如此高的标准,可我们的长辈就是做得出来,为什么?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印记了。

说普通,我们家真得很普通,要说什么特色菜也没有。我从小到大,吃的也就是江南的这些城市大多数人都在吃,也吃得起的菜。从一岁开始被奶奶一口一勺喂下去的水蒸蛋,到四五岁时自己会包的香菇水饺;从早上下粥必吃的炒咸菜,到放学回家时热气腾腾的满满一大碗的芋艿排骨汤;从夏天的醋拌黄瓜,到冬天氤氲蒸汽的白菜粉丝火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些菜都是伴着我的童年一路走来的,熟悉得我只要坐在楼下的书房里,听着楼上厨房里开水龙头和炒菜的声音,闻着从上面的窗里飘下来的香气,就可知道做的是什么菜。有时候我会想,就算以后一个人漂泊在外,也不愁做不出好吃的菜来。因为这些菜的味道,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就好比《功夫熊猫》中的鹅老爹所说的;“我们的血管是面条做的,血液里流着面汤。”

诚然,《家常》中也提到了,“每家所做的泡菜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家当然也有别人家所没有的菜——桂圆烧鸡。整鸡切块洗净,放入锅中,和干桂圆肉、姜片一起炖汤。就这么隔着玻璃的锅盖,看着汤一点一点由无色变为赭红的焦糖色,别有一种幸福感。要是烧得恰到好处,桂圆肉是入口即化,而鸡肉也带上了桂圆的甜香味,让人欲罢不能。对于喜欢吃甜食和肉类的我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更值得一提的是,汤中不放一点调料,所有的甜味都来自桂圆干。也不知妈妈是怎么想的,能为一直喜欢吃甜的的我发明出这么一道菜。记得每年家里做这道菜时,我总是特别兴奋,一大碗几乎都是我吃完的。而其他人都围坐在我身边,笑着看我舔尽勺中的残汤,将筷子伸向别的菜碗。

还有一道是老爸的最新发明——牛奶鱼汤。临近中考,老爸为了给我补补,可又怕天天吃清蒸红烧吃絮了,灵机一动就想出了这道菜。只记得当时端上桌一看,令人顿时胃口大开:雪白的鱼汤,火红的辣椒,碧绿的蒜叶,嫩黄的笋尖,再加上汤中静卧着的那一尾鲜美的鲫鱼,几点澄黄的菜油,怎能不让人垂涎三尺?汤里有一股奶香味,还有一股胡椒粉的辛辣味,最适合我这种嗜辣又不怎么会吃辣的人。老爸之用心良苦,不能不给他点赞啊!

美食、味道,说白了,其实都是对文明和情感的传承。不论我们这些中国人身在何方,也不管异域的美食有多诱人,在中国人眼里,只有家中的味道才是最美的。因为家里的味道,满满的,是对美好时光的记忆。

【第2篇】

提及宁波,大家一定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奉化,这里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丰富的特产。

说起奉化水蜜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年春天,桃树绽放出朵朵花儿。一走进桃园,一股芳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近看,有红的娇嫩,有白的淡雅,争奇斗艳;有大的怒放枝头,有小的星星点点,形状各异。你看看这朵,再闻闻那朵,一定会有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香的感觉。远看,成片的桃花一朵挨着一朵儿,像许多仙女开会。初夏,看着花儿谢了,桃园里的小桃子个个生机勃勃,你用手摸一下那小桃子,它好像不喜欢你似的,粘得你一手毛。深夏,水蜜桃成熟了,红得像个猴子屁股,可定睛一看,分明就是小朋友那红通通的脸。那诱人的桃香,那粉嫩的颜色,常会让我忍不住摘了一个,然后轻轻剥去薄如蝉翼的皮儿,张大嘴巴狠狠地咬一口。哇!居然和蜂蜜一样甜,我想天宫里的蟠桃也应该不过如此吧。我保证你吃了一个肯定想吃第二个。你瞧,我一口气吃了三个,满脸汁水,满嘴甜蜜,满心欢喜。

芋艿头,那可是奉化的另一个人人知晓的特产。咋一看,它大得惊人,甚至有你一个头那么大,真担心什么时候能吃完它。而且它奇形怪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皮球,也有难以描述的形状。倘若想把它从土里挖掘出来,可没那么容易,得花好一阵功夫。有时还会为了挖它摔个四脚朝天呢。然而,削去毛皮洗净后,它整个白花花的身体完全暴露在你眼前,和刚才黑不溜秋,毛发丛生的丑陋样子迥然不同了,不再是那土不拉几的气质,玉女冰清玉洁的形象让人对它刮目相看。再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放在蒸锅里一蒸,蘸一下酱油,咬一口,又糯又香。但这还不是最美味的,要是蘸点宁波人自己腌制的虾子酱,咸中有鲜,鲜中有糯,糯中有粉……那味道,那口感,怎么描述也形容不出,只能眯起眼睛自我陶醉了。

溪口千层饼,也是极好吃的。据说它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它的创始人是王毛龙,它内分27层,层次分明,金黄透绿,甜中透着咸,咸中含着鲜。一口咬下去,甜甜的,酥酥的,碎末儿直掉,令人百吃不厌。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呀,争相购买,络绎不绝。那些卖千层饼的店家,经常门庭若市,排的队伍好似长龙,有时会从店门口一直排到路对面。常有几个踮着脚,伸着脖子,探着脑袋的孩童,正迫不及待地张望着,估计是这诱人的香味,已经把他的口水勾出来了……

我爱那皮薄汁甜的水蜜桃,爱那又糯又香的芋艿头,爱那甜酥可口的千层饼……说也说不尽的家乡味,道也道不完的家乡情。那舌尖上的一道道家乡味,已然浓缩成一缕缕美好的记忆,永存于我的心间!

【第3篇】

每一段时光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青春,是酸酸甜甜的青苹果,承载着我们无忧无虑的记忆。即使有些事已经好久不曾重温,我却依旧记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种记忆,挥之不去。

又一次站在乡间的小路上,金灿灿的麦浪随风涌动着,荡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再过一段时日,那些轰隆作响的大家伙就会把它们封进一个个白色大口袋里。坐在田埂上,我突然想起了昔日爷爷奶奶肩并肩挥舞着镰刀的情景:他们累得满头大汗,却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而我坐在田头,抱着一碗奶奶做的宽面,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而美好。

爷爷最爱吃馒头,奶奶便不断地为他做馒头。当蒸笼里的热气慢慢升腾,笼罩了整个厨房,这往往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奶奶会把做馒头剩下的已经发酵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拿擀面杖来来回回地擀,然后改用大刀切成长条。旁边的火烧得很旺,等到水咕嘟咕嘟地冒泡了,奶奶便把一大把面洒下去,拿勺子来回搅几下,最后不紧不慢地盖上锅盖。这个时候,我便会踮着脚,两眼紧紧盯着锅里,期待着宽面赶快煮熟。

当我急不可待的时候,奶奶已准备好配料,麻利地揭开锅盖,依次丢进配料,再淋上麻油,放入香菜。一股清新的面香立刻钻入我的鼻孔。不等奶奶喊我,我便飞快地坐到椅子上,拿好了筷子。奶奶见我这样总是一边慈祥地笑,一边吩咐我慢点吃。我哪里听得进去,张大嘴就往里送,立刻,我的舌尖就被烫麻了。那面条刚碰到舌尖,一点微微的辣和酸便在口腔里跳起了双人舞,陶醉了味蕾,伴着麻油的香味,漫延到我的全身。我抱着碗只顾“呼噜呼噜”地往下咽,哪里顾得上细细品味。

如今,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再那么麻利,就搬到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家里再也没有做过馒头与宽面了。即使是逢年过节,也只是随便买一些用于祭祀罢了。我曾经在面馆里吃过各种各样的宽面,可没有一碗像记忆里的那般美好。

我渐渐地明白,人生像是一次旅行,我们坐在时光的火车上一路向前,窗外的风景也随之更迭日新。虽然故乡的美食已渐渐离我远去,但那些回忆会一直陪伴我,因为它曾在我青春的舌尖留下滚烫的记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