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作文600字

【第1篇】

他浓墨重彩地完成了整幅画,橙黄色占满了整个画面——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生于1853年,是位荷兰画家。梵高自幼聪明过人,却一直穷困潦倒,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式训练,生前他的作品一直无人欣赏,直到死后才引起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1888年2月,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镇来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期间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这幅《向日葵》整个版面全是亮丽的橙色与红色。一捧向日葵插在花瓶中,几枝高高立在外围,它们的花瓣已有些枯萎,头向着画面中心低垂着,像是已步入老年的人们,心灵疲惫不堪。在画面中央,是拥护在一起的几枝向日葵的花盘。像闪烁着的熊熊烈火,是那样艳丽而华美,与高立着的向日葵组合在一起显得极其和谐而优雅,显尽热情。这对一名生命坎坷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他无人欣赏,无人陪伴,也从未有人给他一点心灵上的支持,他一生贫穷,只得以卖画为生,可他的心从未因人世沧桑而变凉。那中间的向日葵不就是他的心灵吗?火红的、热烈的,像是要用生命燃烧他的梦想。他那笔触粗犷有力,颜色单纯而强烈,张显着他那大气又充满灵气的心灵。看着这幅画,我的心灵为之颤动。

我突然想起了张之洞,想起莫言,想起乔布斯,想起霍金……他们在梦想之路上也曾同样身处困境,可他们在有生之年取得了成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相比较而言,梵高显得多么可悲,明明有才却无人欣赏,明明梦想果实唾手可得,却一生无望,可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放弃。
看着那幅《向日葵》浓厚的红燃烧着激情,像是要喷薄而出。

我想起龙应台评价梵高的那句话:“在我看来,这是一幅地图——梵高灵魂走出的地图。”可他终究没能走出来,留下来的只有那和《向日葵》一样,无可释放的热情,全都在画里会聚,我的内心升腾起一片敬意,如此热情,如此执着,何人能抵?历尽人世冷暖,命运蹉跎,但仍能坚定地追逐梦想,这该是怎样的毅力?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

我想,他还是赢了,赢得了后人的称赞与尊敬——因为他如向日葵的心灵。

我喜欢这幅画,因为它寄托着梦想,更寄托着一个人对梦想的态度,那是一片燃烧着的热情,与画中向日葵一样,永远年轻而坚实的心。

【第2篇】

我是一个喜欢看天的人,特别是星空。在晚上,如果我是闲着的,我会拉开窗户,仰头望天,那黑色的黑幕上映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轮弯月挂在空中,孤独的照着,与下面的缕缕灯火相交辉映,月无声,星无声,夜空亦无声,一切都是静的,在楼房的衬托下,一切都是那么宁静,但其中却透出一份孤独、一种淡淡的忧伤。

我又看到星空了,是在白天看到的,那是一幅画,叫做《星月夜》是梵高所作。第一次看到它我们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共鸣,那时我就喜欢它了。

这是一幅油画,天空深蓝深蓝,一种夜晚的宁静便从此刻散发出来,天空中的点点星光,在这夜空中是格外的明显,一个个小小的星星,分布在各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一轮明亮的弯月却已是深深嵌在星空之中,弯月静静地浮着,向外扩散出阵阵荧光,月是残的,而且它只是挂在画的一个角落,它孤独吗?也许吧!无论如何,残月是不受人欢迎的。天空中又有一卷西北风吹来,寒冷、凄凉便顷刻缭绕在心头,仿佛自己的心也被这风搅在了一起,混乱不堪。近处的柏树挺拔而起,没有了树叶,没有了树枝,只有一根树干直冲星空,更加突显了悲怆与凄惨之意,但这棵高大的柏树却被画成了一团火的形状,这也许是作者的心境吧!心中有一团火,在不停地燃烧着。远处的房屋与山川都静默着,一切又是归于宁静,只有那如火的树干还在画卷上跳动着,只是,在这个环境里,没有人注意到它,没有人去欣赏它,没有一个让它蔓延的宣泄口,它只是自顾地燃烧,最后也只有自取灭亡了。

我又想到了梵高,他的一生都充斥着艰辛与苦涩,这幅画便是他在神精病院时所作,他怀才不遇,也只沦落个穷困潦倒。我知道,在他心中,一定有一团希望的火焰,整天有力地跳动着,只是因为时代罢了,亦或者说他不该生于那个年代,亦或者说是他自己不够有机遇。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亲人陪伴、没有人与我说话、没有人在我身边、没有人倾听我的倾诉的生活到底是如何!

其实,我也一样,我们都一样,心中都有一团跳动的火焰,那便是我们的心声,我们的想法,只是有的人处在人群熙攘的地方,而有的人像梵高一样,存在于星月夜中。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向往孤独的、向往处在这星月夜之下的。我不想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但我也不想成为另一个梵高,我只想用力拔高我的火焰,去触碰那天空中的星月,即使做不到也不灰心,因为那姿势即高贵又优美。

你呢?是同处与同一个“星月夜”之下吗?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