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耻作文800字

从食下禁果那一刻起,人与动物之间已产生了无法消除的区别。羞耻,它成为了本能的、出于道德的,更发展成为了自发的心理状态。无耻,则与万物无异;有耻,则是人类精神的反映。 

羞耻是人与人世冲突磨合中的妥协,是一个自然人走向社会的必修课。社会的秩序得以实现,就在于“耻”。高铁霸座者被斥骂,正是人们对其的遵守、默许。若是孩子,他定不会生来明了羞耻;若是成人,他若不明了羞耻则定遭指责。人们因共识而有了“耻”的标准,而有了井然的秩序。 

这正是人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羞耻,为本能、为道德而存在的羞耻。这已成为准则,而另一层面上的羞耻,却是少数人所拥有的。 

他们自发地形成了自己“耻”的标准,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对价值观的断然遵循和捍卫造就了更高层面的羞耻标准。为何会为理想而殉身?为何为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信念而奋战?《礼记·中庸》说道,知耻近乎勇。正是心中无法平息、无法欣然接受的耻,引发出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屈原投江,红军奋起,这是对民族和国家的自知之耻的心痛而导致的必然。又如知识分子心中秉持的气节。众人说其无用,是因它不可见且不可听,不能促进物质发展。确实,气节只存于心中浑然的一处。文革中自尽的文人们,史书上自缢的雅士们,谁能真正明白其心中尺是如何测量的?而他们也不需要他人断决。村上春树曾言,自己的心灵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蒙混过关的。这些少数人坚持得甚至有些异类,就只因心理上过不去的羞耻。 

如今,恶劣无耻的行径已层出不穷。从纪律、法律的触犯到道德的缺乏,再到理想、信念的萎缩。动物只知饱足,而人因知耻而成为人。当人们丧失了个人知耻乃至众人之耻,人群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只有重新认识到知耻的必要性,集体、社会才有了秩序;只有重拾内心对耻的重视,每一个人才有了人的光采。若士皆能知耻,国家则永无耻,世界将闪耀着人类精神的光辉。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