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百则》读后感800字

以史为鉴,扬帆起航 ——《成语三百则》读后感

我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成语三百则》这本书。看书之前,我有很多疑问:成语源于什么时候?成语的用处是什么?什么时期的成语最多?带着疑问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认真地共读这本书,于是就有了很多收获!

这本《成语三百则》是按音序查字法排列而成,很易于查找和学习成语。我在阅读完后,按成语对应的时代分了类,发现有书面的记载以来,西周时期就有成语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特别多,一共有102则,紧随其后的是有关于汉朝的成语共48则,然后就是宋、唐和三国时期的成语数量比较多。我发现了成语大多是关于历史真实发生的典故,比如“负荆请罪”、“老马识途”、“纸上谈兵”;有一些是寓言故事,比如 “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它们多和小动物有关;还有一些是神话传说,从上古时期就开始流传,比如“八仙过海”、“夸父追日”等等。成语大多字数是4个字,此外5至8个字的成语共18则,它们蕴含丰富的含义,表达却又那样简洁生动。

我从书中知道了很多我国的历史故事,那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最多?我想可能有几个原因:那时期的大国、小国有很多,常常发生战争,很多成语都来源于战争期间,有军事策略,也有治国方法;那个时期又出现了很多大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比如我最崇敬的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还有老子、墨子、庄子、管仲、孙武等等,出现的学术派别被称为“诸子百家”,和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很像,所以“百家争鸣”的时代出现,使文化更加繁荣,而成语源于历史和文化,所以就随之兴盛起来。其中,春秋时期我很喜欢关于齐桓公的成语,比如“管鲍之交”“老马识途”“一鼓作气”等等,这些成语故事让我以史为鉴,明白了朋友之间应当像管仲、鲍叔牙那样相互信任;对待学习、工作应一鼓作气,积极主动;生活中应学习老马识途的内容,积累生活常识,留心观察细节;我从小就要立定志向,奋发图强。

熟读了这些成语,我平时和爸爸妈妈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比如“一字千金——金枝玉叶——叶公好龙——龙马精神——神采奕奕”;我还常和他们探讨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我读了成语“愚公移山”,就想到“精卫填海”,看到“专心致志”我就想到近义词是“一心一意”,反义词是“三心二意”,我们边学边玩,非常开心!生活中,我有时学着用成语表达,“如果我在林丹面前打羽毛球,还说自己打得特别好,那真是班门弄斧”,“二战期间,德军被盟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路上草木皆兵,别提多狼狈了”,有时候我也会使用得有点牵强附会,引得一家人啼笑皆非。

正如书中的前言所说,成语真是中华名族文学宝库中光彩熠熠的粒粒珍珠!我会继续好好精读这本书,正确使用成语,让他们成为我的好工具,好伙伴!以史为鉴,我将在学习的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