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尔扎克《驴皮记》有感1500字

刚看了《人间喜剧》中的这又一部杰作,又一部经典,不胜回味。小说讲述了一位本来怀揣理想、纯洁真挚的青年瓦朗坦遭受现实打击后心灰意冷,在赌场掷完财物后,意图寻死,恰巧走进一间古董商店,看见千奇百怪负载了人类文明的各种物品,古董店老板将一张神奇的驴皮送给青年,并嘱咐说驴皮的大小象征着青年的寿命,驴皮可以实现青年人的任何愿望,但是每实现一个愿望,驴皮的面积就会随着愿望的大小而缩小,瓦朗坦的寿命因此也就相应减少。意志颓丧的青年人如获至宝,用驴皮行使了自己各种善念与恶愿,他用它使自己成为百万富翁,用它无意间成就了年迈老师的职位愿望,也用它濫杀侮辱自己的人,用它去爱心爱的人,最后,在财富与精神、欲望与爱情都能得到满足时,他却寿终正寝。

在瓦朗坦获得驴皮前,他将自己将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创作,用清苦单调的生活挖掘自己的潜能,完成了一部心理学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因此而结识了房东和疯狂暗恋着他的房东女儿波丽娜,但是他欣羡上流社会的贵妇人福多拉,并展开追求,可是,随着不断的交往,他发现福多拉是一位外表美艳、华贵优雅而内心却冷漠无情、虚荣自私的冷美人,他渴望唤起福多拉与其外在物质条相对应的丰沛爱情,将巨大的热忱和无私的爱默默奉献给福多拉,但是他却以失败告终,得到的只是虚情假意的冷漠,失望之极后,便开始朝着健康生活状态的反方向堕落,纸醉金迷、酒色无度,而后欠下债务变卖家产。

而后,他获得了神奇的驴皮,并以削减寿命为代价获得了百万财富,因此而不闻世事,过起了隐居似的生活,清心寡欲,以防止内心的欲望无意间实现而削减寿命,巧合的是,在一个剧场里他再次碰到了波丽娜,却是继承了巨额财富且出落的美丽成熟,这位波丽娜尊贵富有而且还如以前一样强烈地爱着瓦朗坦,可是他发现随着他想要去爱她的愿望得以不断实现,驴皮不断缩小,因此,热恋的两个人分开了,瓦朗坦离群索居却难以得到逍遥自在的净土,后来请教医生、力学家、化学家等都无法人为扩大象征寿命的诡异驴皮,最后,在瓦朗坦奋力回应波丽娜的爱情时,只剩下一丁点的驴皮瞬间化为乌有,瓦朗坦也阖然辞世。

作者巴尔扎克自己本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他将自己围困在笔和墨水之中,似春蚕吐丝到死丝方尽,因此写出《驴皮记》暗示人的一切愿望和想要获得成就必然是以人生精力为代价,感叹生命之宝贵和残酷,同时在这个有限的生命中,想要获得的自由与快乐、理想与幸福还面临着种种社会冷酷而坚硬的壁垒,要面对种种物质与精神的严重分离,作者以福多拉和波丽娜为象征,突出了爱情理想与社会理想所面临的种种分离和矛盾。主人公瓦朗坦寻求着物质与精神的双赢,意图寻找肉与灵结合爱情,可是,华贵美艳的福多拉却冷酷无情,富有和充足的外表下却掩饰不了干枯的心灵,年少贫苦的波丽娜纯洁多情却少了富贵与美艳,而当精神富足的波丽娜获得了堪比福多拉的物质条件时,瓦朗坦却油尽灯枯,年华不再。 在作品结尾处,作者写道:“噢!福多拉,你总会碰见她……昨天她在滑稽剧院,今晚她将去歌剧院,到处有她的踪迹。要是你愿意,不妨这么说,她就是社会。”,这表明巴尔扎克认识到当时上流社会普遍的空虚冷漠,外在的富足与内在空虚形成惊人的对比反差,另外他还写道波丽娜:“她来了,这就是她,她是幻象的皇后,她象亲吻般倏忽即逝,她象闪电般一闪即过,也象闪电那样,从天上喷射电火,她是非创造的存在,是整个精神,整个爱情!我不知道她是哪种火焰的化身,对她来说,也许火焰本身就是有生命的瞬间!”这表明了波丽娜作为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是灵魂的象征,是精神的化身,是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是神明的代言。

另外,作者还在疗养院情节里描绘了上流社会的冷漠自私,在乡村人家情节里表达了贫苦百姓的思想的愚昧、过度的怜悯。呈现了社会理想面临的又一些矛盾和壁垒。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