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说宋史》有感1800字
作者:川成 时间:2019-12-10 10:08:39 我要投稿!
最早接触宋代历史,还是高中时看袁腾飞老师的《两宋风云》,现在想来似乎挺久远了,可是真是由衷地感谢袁老师带给我那本《两宋风云》。因为《两宋风云》而开始喜欢上宋代历史,无他,就是喜欢宋朝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繁华背后一股悲壮。
喜欢宋词却是由来已久。唐诗固然被人赞颂已久,宋词却也毫不逊色,自成一格。喜欢宋词的飘逸潇洒,喜欢宋词的朗朗上口,喜欢宋词的亲切通俗,更喜欢宋词表达的各种丰满的情感。
最初只是在图书馆寻找关于宋史的书,无意间看到这本《宋词说宋史》,想着我既喜欢宋史,又喜欢宋词,这本书岂不正合我意?于是借来,读后果然获益匪浅。
常言道:“诗言志”,诗歌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内容,而“词言情”,词只能用来抒写狭窄的男女情感。确实有道理。词最初就起源于举行宴席时演奏或演唱的音乐,本就是在灯红酒绿、歌舞寻欢的娱乐场所中产生的,必然带有旖旎慵懒之风;而宋词又以善写男女私情著称,缠绵悱恻,婉约言情,逐渐形成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作者在前言中说的好:“词为艳科”的传统是强大的。宋词虽然经过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变革,反映社会的生活方面大大拓展,但是抒写男女情爱始终是宋词创作的主流。即使是苏轼本人,流传至今的三百五十余首歌词中,约三百一十余首作品仍然与“艳情”相关。从这个角度观察宋词,宋词与宋史的联系就过于偏狭。所以,阅读宋词,很难比较全面地了解宋代的历史。这是阅读本书时,应该提醒读者朋友的注意的问题。当然,笔者仍然期待一种新的阅读视野,能够给读者朋友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从而对宋词与宋史都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新的尝试,而这一新的尝试更是加深了我对宋史的了解以及对宋词的热爱。
开篇第一章便是那脍炙人口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通过范仲淹的《渔家傲》讲述了北宋与西夏的战争。细念这首《渔家傲》,眼前似乎出现了那寂寥的大漠,荒芜的城墙,昏暗的苍穹,念到最后一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虽没有如那“将军”一般洒下英雄泪,却在心头感到无限凄凉,心仿佛坠入那无边的沙漠里,不可自拔。初学这首词时,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仅是分析其手法、表达情感之类的框架式学习,但是很少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一首词。事实上,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而范仲淹是才干过人、兼通军事的杰出人才,他对宋、夏双方的形势有非常切合实际的深入透彻的了解,做到了知己知彼。他反对宋盲目地对西夏发动进攻,主张训练边塞军队,打一场持久的防御战,这一战略对当时宋边塞实况来说是很正确得当的。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策略,范仲淹还积极地着手大规模的整顿和变革。范仲淹和韩琦齐心协力,共同构筑了西北相对稳固的防线,为北宋捍卫边疆立下很大功劳。更有歌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以往对范仲淹知之甚少,仅对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略知一二,对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确实不甚了解。通过作者的讲述才进一步了解了范仲淹,才知道他为北宋防御边疆立下的功劳,才更加体会那一句“人不寐”中的无限悲凉。
印象深刻的还有讲述宋人的恋情相思与身世感伤的这一章,本章通过晏几道的《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讲述宋人与歌妓之间的恋爱。令我吃惊的是,作者认为,晏几道的词里描写许多相思恋情,而这些相思恋情“往往又是在自作多情”,他通过自己的“忖度、猜测”认为歌妓对自己有情,缠绵不已,其实未必。而事实上,晏几道的相思恋情“是指向自身,是身世不得意的落寞凄苦情绪的转移宣泄,是自我心理安慰。”细细思考,确实挺有道理。歌妓们在演唱那些缠绵的歌词时,需配以职业化的表情、动作,显得含情脉脉,观赏者因此心猿意马,浮想联翩,当然不足为凭,只能是自作多情。这样一看,似乎打破了我对宋人与歌妓间美好恋情的幻想,让我吃了一惊,但细思慢想,又觉作者说的有理。在惊喜与思考中,提醒我重新审视这一现象。 总体来说这本书给我很多惊喜,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很多,感觉身心都进行了一次愉悦的旅程。阅读这本书激发了我对宋史的极大兴趣,对宋词更加喜爱。我将以这次阅读为契机,更广泛地阅读与宋史宋词相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