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隋唐史话》有感1200字

隋唐时期是我国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大一统的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大多数人可能跟我的想法一样,认为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丰富,其实这些现象是存在的,但只是表面的现象,真正的隋唐时期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就以唐朝为例。

在政治方面,唐朝的政治算是比较清明的。唐朝初年,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维护统治。就拿“贞观之治”来说,唐太宗注意纳谏,节制徭役,都是事实,然而这其中也有封建地主阶级对“贞观之治”的美化与夸大。在《旧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中都说贞观四年判死刑的只有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至五岭,都夜不闭户,出门的人不必带粮食,可以“取给于道路”,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实,这只是统治者的刻意美化。又如“开元盛世”,在开元时期,皇帝和大臣扫除积弊,改善庶政,确实有点新气象,而且当时玄宗正值壮年,有很大的抱负,他在开元时任用的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都是颇具名望的政治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玄宗逐渐骄傲起来,志得意满,只想纵情声色,导致了政治走下坡路。他任用李林甫和杨国忠当宰相,为了提高威望,发动了一些不义的战争,使各地区节度使聚积实力,政治腐败,阶级矛盾逐渐尖锐,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居安而不思危,对于非常明显的叛乱苗头视若无睹,唐朝统治者就是这样吃到苦头的。

在经济方面,隋末农民战争的威力迫使唐初君臣时时刻刻要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不导亡隋的覆辙?他们的答案是:剥削须有节制,特别是徭役不可太重。历史上没有过不兴徭役的皇帝,但是唐太宗毕竟懂的徭役不可太重,这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他的节制徭役是勉强去做的,有常常违反这条政策的举动。所以,唐太宗时也有徭役较重的情况,只是不像隋末那样重罢了。而到了贞观末年,人民的赋役负担也有加重的趋势。到了开元时期,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并不轻,尤其到了唐玄宗晚期。所以说,“开元盛世”只是地主阶级的天堂,是贵族,高官,地主,富商的盛世,农民和手工业者所受的剥削仍旧是很重的。在唐朝的声威如日升天的时候,它富强的重要基础——均田制却在悄悄的瓦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王朝富强的基础变了,行政,财政,军事等制度也跟着变了。唐到开元天宝时期,表面上经济繁荣,但是土地兼并剧烈,均田制府兵制逐渐被破坏,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使得危机一触即发。

在文化方面,唐朝还是比较丰富的,出现了许多我们熟知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还有佛学家玄奘,科学家孙思邈和一行和尚等,在书法方面,有著名的大家颜真卿,怀素等,他们都对我国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敦煌也是我国塞上的文物宝库,敦煌莫高窟,敦煌藏书都对我们研究我国历史有很重要的作用。

唐朝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它也是我国重要的兴盛时期,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我在这里说了很多唐朝的积弊,主要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为例,但我们要辩证客观的看待事物,不要忽略唐朝的有益之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