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帝国的正午》有感2000字

首先说明:此本书只适用于闲暇休闲,不能作为了解真实史实的读本。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最令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是历史,而最令我们骄傲的历史即是汉唐的辉煌。一方面是因为专业课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自己课外实践的要求,使我迫切的需要精细了解我们唐朝的方方面面。于是我选择了这本通俗读物。这本书也使我由以往对唐朝的模糊而逐渐走向清晰地认识。其实读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果你不是一个幽默的人,通过这本书你能够学会幽默。我们有位教授曾说过:如果你将来会成为一名教师,那麽你需要记住一句话:没有幽默感的老师,将会是一个失败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教育将来会是我们的工作,我们需要幽默。但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更需要幽默的。或是不满,或是抱怨,也许只有幽默才可以使我们在一切的泥泞面前一笑而过。但同时,这本书的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因为过度的想要博读者一笑,往往弄巧成拙,让人深为反感。然而,同样能给人深思的机会。当书中介绍到隋文帝灭陈,掳掠陈叔宝为隋朝大臣时,有过这麽一段感慨:“说来也怪,在南北朝皇朝迭兴、杀戮至惨的时代,只有南朝陈国四个皇帝及宗室子弟皆得善终,也真是个奇迹。”这个思考当然对于历史出身的科班人士来说太小儿科。

当我们真正收心回望,中国历史上那些存在的王朝,哪一个不是一次又一次重走由盛转衰的老路。子孙争气的能走上几百年,不争气的就是那句俗话“富不过三代”。唐朝的前期是何等的令人敬佩,“君明相明贤”。可是无论如何,还是走了老路。历史学家们当然已经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中找寻到一条又一条的主因、根因、直因,他因。然而,给我总的印象,历代的君主总是与自身国力的发展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专制制度下,皇权是可以成就一切与毁灭一切的。虽然我们会说,每一末代君主即便是如何鞠躬尽瘁,都是回天乏术,不能将灭国的责任全部推给他一个人,但是至少后主应该做些什麽吧!但也许,后主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了。但无论如何,王朝总是要灭亡的,也许其中的原因可有以这样说:由于一个无法避免的原因,从新王朝建立的那一刻起,矛盾就已经滋阴暗长,君主的行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只是一副催化剂,只有快与慢的不同,直至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这个王朝便走向末路,无法根本挽救。可这个无法避免的原因是什麽?这个悄悄生长的矛盾又是什麽?一直以来权威者告诉我们,根本原因是封建体制,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不和调和的矛盾。也许这是对的,这是无数历史学家精妙绝伦的总结,但也许这是一定理论下的产物,其结论会伴随着一些理论的破产而迎来夕阳的残光。

另一个问题,我还在困惑的是,老王朝统治下的那些人民,那些百姓。财富是人民创造的,他们给养着那些统治他们的贵族。也许这是应该的。“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通义也。”这时我倒又想起了,《理想国》。我所认为,这是社会的分工,却不应该有地位的差别。这当然太理想了,但我想这应该是Natural.但在老王朝那里,人民就是我的子民,不好听的说法,你们都是我的,整个“天下都是我的”。人民的地位是没有了。而事实上真正作为奴隶来使用的,只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些因为皇权而得官位的人也因此而成天下人民的父母官,由他们的子民赡养。那些因为仕途失败被罢辍的,也有因此而成为贵族奴隶的。这是官僚的社会,尽管还有贵族的存在。老王朝离不开他的子民。离开他子民的王朝要完蛋的!交贡纳赋是他们从古遗传来的。因此,一方面受着虐待,一方面却又甘心情愿。当然,轻徭薄赋是好事,但只要还能活得下去,也就不说什麽!

一旦日子难熬,就要聚乱生事。而这些百姓中如果有几个有谋略的,便会组织一场哄哄烈烈的农民起义。但这种农民起义却常常夭折或是被一些反对当权者的野心家所利用,成为建立下一个王朝的工具。因此导致建立王朝风气流行不绝的主要原因。但农民起义中好像也有成功的(刘邦),但不晓得其中是否代表了当政野心家的利益。而在其中,老百姓到底发挥了什麽样的作用?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吗?还是仅仅是一把工具,任由野心家的利用。我想其中的关系,就正如讨论“历史的创造是否由人民群众为主体”一样,军队是老百姓自己组成的,兵器是由平民打造的,钱财的最终来源同样是人民群众。一切的物质基础全部来自人民。而英雄,伟大的历史人物所有是他们举世无双的才华与睿智。没有这些人物,就不会有很多我们现知的事情发生,历史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模样,或许一定会是另外一个模样。但只要有人就一定有历史。英雄人物的伟大创造离不开人民。那麽最后的问题就是:若果你觉得你不幸福,你可以想象如果曾经的历史是什麽的,将会怎样?如果你觉得你是幸福的,请你感谢你的祖祖辈辈的伟大历史创造。当然想象过后,你最好要回到现实中来,因为“历史不可假设”。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