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宽容》有感1200字
作者:川成 时间:2019-12-11 11:37:07 我要投稿!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抬起头看见同样的星星,我们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生存之奥秘艰难得需要我们在同一条路上需找答案,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彼此为敌呢?
《宽容》一书讲述了宗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这些宗教打着仁慈的旗号对与自己相对的所谓的“异端”进行打击和迫害。中世纪时犹太教号称犹太民族是上帝的特选子民,优于其他任何民族,尊崇一神论,他们反对和仇恨带有世界性宗教意义的基督教。后来,罗马帝国的衰落,保罗坚持不懈的宣传等客观与主观原因促进了基督教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不仅如此,在欧洲以外的许多地区也布满了它虔诚的信徒。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从此阳光灿烂,事实遗憾地告诉我们基督教由最初的为社会最底层人民呐喊,奉行爱和宽容的宗教转变为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虽然它依然强调至爱,不过那只是为了更有利于统治那些可怜的人民罢了,对于那些反对自己的异端分子它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宗教专制从此延续了几百年,宗教法庭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体现,不知多少追求自由与真理的人死于其下。文艺复兴为死气沉沉的中世纪带来了些许希望和光明,人们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开始肯定自己的价值,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伴随而来的是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前者是一场无意义的改革,专制和黑暗依然如故,后者则开启了世界近代化的历程。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统治阶级有利的,宗教改革就是他们利用文艺复兴的结果,伊拉斯谟,布鲁诺的遭遇让我们看清了主持这场改革的人的真实嘴脸。不宽容根源于人们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所以才有苏格拉底之死,因为他认为只有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统治希腊城邦;所以耶稣才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布鲁诺才会死于大火之中,因为他挑战了宗教权威,那是绝对不能被那愚昧无知的宗教所容忍的。这些伟大的人的死并不代表了统治者的强大,相反,这恰恰体现了他们的虚弱。
房龙的《宽容》可以当做通史来读,读它可以了解到中世纪到近代,世界宗教与历史的发展概况,之所以以“宽容”命名体现该书主题也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书中最后他还对宽容提出了期待“当专制像屠杀俘虏,烧死寡妇和盲目崇拜经书一样成为遥远的传说时,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就到来了。这也许需要一万年,也许需要十万年。但它终将来临,就在人类取得第一次真正的胜利——战胜自己的恐惧——之后,历史定会记下这一天。”
发自内心的宽容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它让友谊长久,它让夫妻和睦,它让爱得到永恒。要真正做到宽容,内心必须虔诚,对于别人取得的成就我们真心祝贺,不嫉妒不仇恨;允许别人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对此,不恐惧不打压。在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不因一句拌嘴就与朋友分道扬镳,不因一些生活琐事就与伴侣劳燕分飞。胸怀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我们的人生也因此而更快乐,“退一步海阔天空”正体现了这个道理。不懂得宽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会把我们折磨得伤痕累累,那么我们来世上走这一遭便毫无意义,只不过是在疲累中出生又在疲累中死去罢了。
在学会宽容别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学会宽容自己,宽容命运给我们的痛苦。在困境中懂得微笑,泰然处之,苦难就会缩小再缩小,我们的勇气和自信会增多再增多。自己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战胜了自己,便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一生中就再没有什么能伤害到我们。选择了原谅,选择了包容,我们就选择了强大,选择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