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1800字
作者:川成 时间:2019-12-19 11:34:23 我要投稿!
读完名著《活着》内心的感慨犹如海浪起伏,真的,好想说点什么……
开篇主人翁一位普通的老农徐福贵正耕地在田间,他和他的牛“福贵”说话,引发了福贵对自己一生的回忆,从一位阔少到一位社会最底层的变迁,从父母、妻儿、女儿一家一共7个亲人的离开,没有让他沉沦、抱怨,他能不断回望、反思他走过的每一段路,剖析自己成长路上的困顿,面对自己的现实,除了接受还是乐观地接受。活得通透、活得真实,这种生活的态度是何等的坚毅、旷达,让我深深感动着、仰望着。
读到妻子临死前,一遍一遍地说:“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脑海里浮现一幕温馨而凄惨的生死别离,此情此景,我潸然泪下,无比感慨一个妻子对于一个丈夫在临死前能发自肺腑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那么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福贵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男人,婚前他就是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赌徒,正是好赌输光了所有的家产,一百多亩地还加上祖上留下的所有房产。他的父亲也因此抑郁而终。这一段青春的光阴深深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正如福贵娘说的那样,跑青楼赴赌场“这一点都随了他爹了”。总结他过了一段效仿的青春吧,一段糊涂的日子。这也就是今天的“富二代”生活的写照吧,活出自私中的逍遥,不劳而获,随意挥霍,心中无家,只有自我。
自此,无房无地无米无钱,福贵成了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他在之前在家帮工的龙二家租回五亩地,成了佃户,一家人合作种起来。妻子家珍是城里米店老板的女儿,他破落到如此地步,丈人用轿子接走了怀着身孕的妻子,给他留下了女儿凤霞。尽管娘一再求情,丈人还是冲福贵喊:“畜生,从今以后家珍和你一刀两断,我们陈家和你们徐家永不往来。”读到后文,没想到的是,如此的苦难如此的落魄没有阻隔真情,家珍竟然在儿子半岁的时候回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心疼”自己的女人。干农活时,总是让她到田埂上去歇会儿,后来,家珍得了软骨病,病了很久,他一个人忙着张罗家里家外,悉心照料,毫无怨言。正如他自己的感悟“那段日子又苦又累,没工夫想别的,心里反倒踏实”。
一段踏实的、忙碌的生活,给予身边的人才是温暖与关爱。因为爱就是付出,心甘情愿地用行动付出。他的温和、真诚、不怕苦累深深打动和吸引妻子,让他们的情感在贫瘠的物质基础上熠熠生辉出精神的光芒。福贵,是最好的丈夫;家珍,是最好的妻子。在他们的心里。如果说,赌钱和嫖妓是缺点,那么自从福贵输光了所有,他就诀别了这些。他所有的都是优点。子女的品德也令人叫好,我认为“家风”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有庆,听话、懂事、乐于助人。福贵不让他跑来跑去,穿坏鞋子,他就赤脚跑;对羊的呵护与偏爱,为陌生人输血丢了年轻的生命。女儿凤霞在一次高烧中成了哑巴,孩子乐观、勤劳、心灵手巧,她爱笑,会干农活,替邻居织毛衣,不幸死于难产。每个人的身上都闪动慈爱和温情,每个人给予的都是善意和理解,每个人都是我希望能亲近的挚爱,他们的心和我贴得好近好近。
非常苟同作家余华在《麦田新版自序》中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徐福贵活得真实、通透,在他苦难的经历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快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一起生活过的朋友,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热爱生活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活着就是拥有,活着每一天都是一首歌。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的诗句那样——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吟咏诗句,眼前仿佛有位老人躺在摇椅上,默默回首一生。柔和的霞光映照在脸上,身旁的苹果树结满果子,空气中隐约透着阵阵芳香。他感慨名利爱恨已随风,享受此刻的静谧与安详。诗人曾在54岁和69岁先后两次中风,人几乎动不了,笔还在写。纵然他的诗因过于大胆引发争议,没有获得广泛认可,但没有妨碍他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命,赞美生活。“我很满足——我能看见,跳舞,笑,歌唱。”在诗人心中,“大地美好,星星美好,存在于它们之上的一切都很美好。”
活着,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一种责任,一种目标!活着,活成一束光吧,照亮温暖自己和身边的人们;活着,活成一棵树吧,深深地扎根大地,把阴凉和绿意散播路人……活着,就是爱自己,更是爱自己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