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上下五千年》有感500字

【第1篇】

中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我一直想了解这些事、这些历史,所以翻开了《上下五千年》。

打开这本书,就相当于打开了中国历史的长卷。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都有着明确、详细、准确的记载。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每看完一章都让我感叹不已,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新的了解。书里同样也有着令我十分钦佩的“王侯将相”,比如三顾茅庐的刘备、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筑修长城的秦始皇,七下西洋的郑和……这本书对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书中就把这个人物的清正廉洁、遇事果断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从林则徐与伍绍荣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公,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如果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鸦片贩子一律处死。”在那个年代有几个人敢与英国鸦片商这样对着干的,唯有他林则徐一人。他还留下了遗传千古的名言警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句话激励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建议大家也看看这本书,有许多事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比如考试,如果这次考试取得了一个好成绩,后面骄傲的话,成绩就会下滑。而各朝各代也是如此,从建朝初期到朝代的繁盛,后面的皇帝懈怠、骄傲的话,就会慢慢陷入衰落。每一次取得成功,都应总结取得成功经验,反思还有哪些不足,才能稳步前行。

【第2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可以打开知识世界的钥匙。在这个炎热的暑假中,我满怀期待地阅读了这本《上下五千年》。为什么要说“满怀期待”呢?因为我将要知道了在这个五千年间发生了多少故事,有哪些著名的人物谁,都可以记在我的脑海中。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例如:神农尝百草,故事中讲述了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种庄稼,种出粮食后让大家食用,而且他还带领大伙制作各种农具,大兴水利,还教大家识别五谷,种植百果,使人类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下去,因此,人们称炎帝为神农。但是人们经常因为乱吃东西而得病,甚至死亡。神农便非常焦急,他决心要尝遍所有的植物。下了决心后,神农就做了两只大口袋,一只挂在身子的左边,一只挂在身子的右边。他每尝一样东西觉得可以吃的就放在左边的口袋里面,将来给人吃;觉得能给人们治病的,就放在右边的口袋里面,将来当药用。如果尝到了有毒的植物,他就会用“查”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茶叶来解毒。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也在这本书上。讲的是:林则徐虎门禁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却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公元1810年6月,英国远征军司令义律率四十多艘战船、四千五百名英军侵略广东,封锁珠江水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了,道光帝害怕了,下令将林则徐革职,充军新疆,答应英军只要退回广州,就让直隶总督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去同他们谈判。琦善一味讨好洋人,拆除了广州的防御设施,裁减了三分之二的广东水师。可英军得寸进尺,不但提出了赔偿烟价和军费等无理要求,还要单方面宣布占领香港,于是英国就向广州开展,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头上,除封建主义外,又压上了帝国主义的大山。

……

原来中国的上下五千年间的故事真多呀!这本书也时时刻刻地记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3篇】

暑假里,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它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从夏商周到宋元明清时代的故事。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身为中国人的后代,又怎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悠久的历史呢?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上古.中古和近古。上古是记载从夏商周到三国时期的故事,中古是记载隋朝和唐朝的故事,而近古是记载宋朝到清朝之间的故事。清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分为三类,也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和记住它们。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康熙捉鳌拜》这是《上下五千年》中的一个小故事。讲了康熙8岁登基,由四个辅政大臣代理政务。当康熙13岁时,可以亲政了,但辅助大臣鳌拜仍把持朝政不放,而且嚣张,傲慢,为所欲为,完全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所以康熙决定除掉鳌拜。他挑选了几个年轻的侍卫,天天练习摔跤,让鳌拜以为自己很贪玩,从而放松警惕。后来,鳌拜的野心愈来愈大,于是在鳌拜进宫时,康熙怒斥他结党营私,陷害贤能,鳌拜自然不服,康熙便叫埋伏好的侍卫出来,把鳌拜绑了起来,鳌拜这才知道了康熙的厉害。后来,大臣们见鳌拜没了势利,也都纷纷弹劾他,把他的罪行都揭发了。

这个故事真让我惊叹不已,只有15岁的康熙,竟可以抓到把持大权的鳌拜,他才那么小,就可以机智地对付鳌拜,真是令人惊叹,他成功对付鳌拜不仅有智慧,还有胆大,若没有大胆地去做,又怎能成功呢?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具备这两点:智慧和胆大,只有做事经过思考,并大胆地去做,才能成功。所以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应该经过思考,做事应大胆,有信心,才能成功。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真好看,上头的许多小故事都有着丰富地内涵,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看。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