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哉游哉》读后感500字

淡然自若——读《优哉游哉》有感

淡然是一种生命的本色,他不事张扬、含蓄而静默,他没有一见惊艳的华丽,却如山野间随处的小花,有着随意散漫的姿态和不为人知的清香。可这份淡然自若的美,却有一种力量能透过喧嚣的事物,直抵每个人柔软的心灵,让人为之震撼和醒悟。

——题记

亨利希·伯尔,德国作家。在《优哉游哉》这篇文章中塑造了两个具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对立形象:一个自以为是的游客和一个享受生活的渔夫。游客先是以居高临下的心理俯视渔夫,而随着谈话的进行,他的心理优势逐渐被湮灭,最后只能以仰视的目光嫉妒地看着那位懂得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渔夫。

生活如一碗淡淡的茶,稳如泰山,淡定自若。

可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如这衣着时髦的游客一样,自以为看懂了生活,认为生活的本质就是“今天的工作为的是有朝一日不必再工作”。这是一个生活的怪圈,许多人却都深陷其中,然而衣着寒伧的渔夫,为我们打破了这个怪圈,他也许并不富裕,却非常懂得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拥有淡然的性情就会拥有恬淡的生活。

我们可以以历史为镜,三国时的周瑜被孔明三气而亡。临死前,还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不解与遗憾。我在佩服孔明的神机妙算之时,也不由产生“周瑜为什么会中计”的疑问。

史书上说,周瑜是因为气量太小,不服孔明比他高明所致,可我却觉得原因不只这些。

我认为周瑜是因为没有以淡然的性情去面对孔明的“挑衅”,若他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我想无论孔明怎么“挑衅”,他都不会中计。倘若真是这样,三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但这也只是以美丽的假设,而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美丽的云飘走了,不要失望,相信云飘走后,你会拥有更晴朗的天空;斑斓的梦惊醒了,不要惆怅,相信梦醒后,你会拥有更真实的生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