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报告600字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29 09:37:03 我要投稿!
【第1篇】
常怀谦卑 —— 读《三国演义》有感
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仍能听到三国时期铁戈的碰击,战马的嘶喉,又一位响当当的武将匆匆的来,却失魂落魄的去了。
他就是吕奉先。他光辉一生,却落得如此田地。便小憩片刻,不曾想到他竟睡着了,早对他有怀恨之心的手下魏续、宋宪抓住机会绑了吕布,投掷画戟,挂上白旗,让曹操大摇大摆的进城了。待到吕布反应过来已经是到了曹操的大营。
这时的他虽然仍身着着龙鳞盔甲,但已经陈旧几分;虽然赤兔仍矫健奔驰,但已经风霜几许,他不再是那个三英难敌的大将军,他不再是那个挽雕弓射百步之戟的英雄,他不再是为了窈窕淑女意气风发的少年。他是命运的宠儿,但是因为骨子里不应该有的骄横被战争揉碎。
他的失败绝非偶然。
“缚虎不得不急。”这是曹操对着被俘的吕布说的话。吕布被俘亦是虎,也比那些舍义取生的叛徒强,但是他只是一只虎,不是一条龙。因为龙是各种动物的结合体,他取天地的精华来巩固加强自己,他懂得听人劝。而吕布一意孤行,陈宫有谋,但吕布不听,又有什么用呢?吕布听信佞臣,贼子,听信妻妾的话语,反而不听对自己真正有用的忠谏。
他不亡谁亡?
刘备本无多大的能耐,但是正因为他善于纳谏,听取建议,才能在历史上走的更远,留下令人难以释怀的墨迹。
再强的独虎,赶不上群狼的撕咬。生活之中我们亦是如此,不论自己的能力有多么强,常怀谦卑的心,不论是对学习,还是对自己的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与善人交,可以让自己变成已被悠长绵远的苦茶,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第2篇】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题记
每每读《三国》,总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从前每当读到第一百三回诸葛孔明延寿灯灭失败之时,便不忍再读下去,南阳三顾情何深,白帝托孤堪痛楚,长星半夜落山坞!诸葛亮只为报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后却换来刘阿斗的一个乐不思蜀,每每读至此,便为孔明不值,刘备有何能?何至于他如此尽心尽力,六出祁山,深入不毛之地,每想到这,变觉刘备卑鄙,白帝托孤是所说若阿斗难当重任,此绝对是为收买人心,然而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就甘愿为他所驱使?
若说是因为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曹操赏关羽赤兔马,赐其金帛,以礼相待,敬之爱之,纵使关羽斩他六将,仍不杀之;若说看中刘备当时的潜力,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且以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而刘备计谋不如操,兵力不能比于权,却能使诸葛亮一心向蜀,实在怪之!
从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发生,所以说刘备之所以能让卧龙,关,张,子龙等贤能之士为他所用,也绝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简简单单的仁义,忠厚就可以轻松成事。
刘备携民渡江,摔子收买人心此皆其用人之策,他能忍辱亦能负重,隐露锋芒,最重要的,我想是他所占之立场是为正义!曹操或许计谋过人,但他却为报复仇杀尽徐州无辜百姓;孙权或许国险民富,其手下却多嫉妒之心,臣子之过,何尝不是君主之过?所以说,刘备在三国君主看,或许表面实力不如人,却包藏成大事者之能力!
有人说做大事者要像水一样,能适应各种环境,那么刘备就是如此,他可以居曹操蓠下与其煮酒论英雄,处于吴国不忘身负重任!
从前,我只认为一个领导者应当自身超群拔萃,但细读三国,仔细研读刘备这一人物后,我才明白,真正的领导者并非一定要智谋过人抑或是才高八斗,而是要知道如何识人用人,若阿斗亦如刘备,何来司马氏之功就?
《三国演义》纷纷扰扰中写满处事之道。
【第3篇】
烽烟乱起,群雄逐鹿——读《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题记
人们都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烽烟乱起的三国乱世中,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而那个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乱世之奸雄”便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正是魏武挥鞭之时。执笔控墨,书写下“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曹操,因淮南袁术的无能而深感耻辱,却对这冢中枯骨无能为力便一气之下脱离盟军,自己打出一片天地。他明白要想在乱世之中立足,就要招贤纳士,他便提出了“唯才是举”。戏志才、郭嘉、荀彧、荀攸、许攸、程昱等王佐之才便纷纷聚于曹操帐下,助他统一北方。而这些谋士并非只是被曹操所利用,曹操也将感情给予他们。比如郭嘉死后,他两次想起郭嘉,都十分悲恸。“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人缘最好的皇帝。他爱民如子、仁慈宽厚……不过最可贵的是他能低调隐忍。他起初奔波于天下的烟尘之中,处处碰壁,他刻意隐去了自己的锋芒,尤其是投奔曹操后,在后院种菜,让曹操以为他胸无大志。但英雄就是英雄,就如黑夜的萤火虫无论躲在多茂密的灌木丛中,都能让人发现自己的光芒。“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果然如曹操所料,刘备经过三顾茅庐之后得到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后,他的宏图伟业便渐渐有了眉目,这样一个弱小的集团最终也得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天下。
孙吴政权算是三国时期最稳定的一个政权,也是最长寿的一个政权。孙权十分幸运,继承了父兄基业,坐拥江东领地。还接下了父兄留下来的那一群忠心耿耿的谋臣将士。他的政府就像一个义堂,主公对臣子以礼相待,臣子对主公毕恭毕敬、尽心竭力,可作为君臣关系的模范为后人传诵。这个孙吴政权安静地、顺从地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
翻过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页,尘埃落定后一切归于平静,烟火与风尘渐渐散去。给人莫名的失落感。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又都是永恒的,为人所传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4篇】
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在我尽中是个很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当中的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独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则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更让我记住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侠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进入小学后阶段,再读原著《三国演义》,那时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当中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才。可他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运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地,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 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看书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而我喜欢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同,智存瓦口,义释严颜,可谓是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张飞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帮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可施,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气愤的事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的感受,《三国演义》这真是一本好书。
【第5篇】
这个假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三国演义》重温了一遍。这本书主要讲了魏、蜀、吴的百年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武术斗争等千余件事。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把这篇《三国演义》写的淋漓尽致,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周瑜的“胸怀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等。
《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他用文字题材写出了前后九十七年的中国历史。规模宏大,气象宏伟。其他小说都望尘莫及,这也是其他小说无法比拟的。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关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雄伟。我最佩服他的坚强,因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住疼痛,一边专心致志的和谋士下围棋。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陷埋伏,被魏吴联杀了,但关羽忠义两金英雄形象依旧常存在我的心中。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可如今《三国演义》我都看已经看了两、三遍了,而其中的故事我都能说出一大半了,可其中的感情、思想却还不是很懂。所以说,以后一定要把这本《三国演义》读通、读懂、读精,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因为《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努力使古代的人们所留下的精髓发展到生活中去。
【第6篇】
乱世出英才,时势造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那灿烂的文化仿佛是推动我前进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在古代文明中遨游,托举着我一步一步向前攀登,让我受益匪浅,感悟深刻。
《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有着极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它犹如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历史的教育和人生的启示。那波澜壮阔的战争,那惊心动魄的拼杀,那气势磅礴的军队……都让人无比震撼。此书对人物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是空前绝后的丰功伟绩。书中既有生动的情节,又有兵法韬略,它所含的知识犹如大海,只要舀出一勺,我们就好像得到最滋补的养料了。在那个危难的年代,造就了太多智、勇、情、义辈出的英雄豪杰:
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被鲁迅称之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与司马懿进行了多次智慧的碰撞。忠,是诸葛亮一生的准则,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伐,不屈不饶,死而后已……自古诸葛亮者,谁有如此之心。
论关羽——不忘桃园之情,愿尽一己之力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智勇双全,刚而自矜,在战场中屡建奇功,被称为五虎上将。曾有诗赞曰:“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斩颜良。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义,是关羽为人的标准,为了忠于“桃园之义”,关羽不为曹操优礼所动,毅然挂印封金,千里跋涉,寻访兄长,为了兄弟之情甘愿肝脑涂地。这种用血液凝结成的情义,永久不衰;这种用拼搏书写的篇章,感人肺腑;这种用生命谱写的赞歌,悄然回响。书之精华已悄然潜入我们的心田,领悟人生的道理。
《三国演义》不愧为中国小说史上一座赫然屹立的丰碑,不愧为世界文学中的奇珍异宝,它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人们心中那首伟大的英雄主义的赞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那个乱世的时代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历史的车轮上依然留着英雄们刻下的痕迹,我们只能在字里行间里,去品味刀光剑影中的三国豪气,去感怀“乱世出英才,时势造英雄”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