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600字

【第1篇】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我二年级课外阅读读中选择的第一本古典名著。这本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论语》中有许多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名言:“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让我受益匪浅的当属“学而不思则忙,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大概是:只学习,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当初读《论语》,只是咿咿呀呀地背诵《论语》里的句子,至于是什么意思,完全没有思考过。

到了六年级,对《论语》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一节数学课上,杨老师给我们讲了一道有难度的题。我认真地听着,却一直不明白这道题的道理。问了几个学霸,他们也是一知半解的。下课后单独找杨老师,杨老师又给我讲了一遍,还是没搞懂,因为上课铃马上要响了,这道题也被我暂时保存在我的移动硬盘——大脑里了。

回到家后,懒洋洋地趴在沙发上的我,还是对那题没有灵感。眼睛的余光落在了躺在桌上的《论语》上,随手翻了起来。

书上了一句话吸引了我:学而不思则忙,思而不学则殆。我在想:自始至终我都没认真地思考这个题,只是死板的纠结老师上课说的内容,当然理解不了。根据这句话,我拿起了纸和笔把题从头到尾推上了几遍,花了两个时辰,终于推算出了和老师一样的答案,我高兴极了,毕竟这是我自己思考的结果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人明白,“学”与思“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

《论语》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哪怕你只践行了其中的一句话,你也可能会终生受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不单单是一个口号,我们要去实践它!让更多人们喜欢上它!

【第2篇】

《论语》——孝道

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读书,能吸取几千年的知识。阅读经典,接受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熏陶。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假期研读的《论语》,让我领会许多道理。

《论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义”“礼敬”“信实”“忠孝”“友善”,“勤俭”“廉耻”,“慎独”等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植根于华夏沃土之中,是处事和安身立命的标准。

《论语》中语言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他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于丹在本书开头就倡导了这样一种朴素而又现实的思想。孔子的学生有若就以前解释过孝悌的重要性,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古代不乏有尽孝道之人: 儒商吴展,他十几年来如一日细心照看着自己的双亲,在古时候就有卧冰求鲤的王祥,恣蚊饱血的吴猛,刻木求亲的丁兰等,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渐渐将这种品质淡忘了。常听人们说:小时候总想着没有经济实力,等将来独立了,再赚钱,赡养父母;长大了,又忙着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奔波,想赚了大钱在尽孝也不迟;到个人成就有成生活美满时,再想给父母更多物质享受,却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孝是陪伴,是长辈寂寞时的一通电话,一次旅行;孝是用心,是留心长辈的愿望并为之实现;孝是成长的,是努力成长去成为更令人骄傲的人,孝是爱。所以啊,当我们乘风破浪时,别忘了为我们造就船舱的人;当我们扶摇而上时,别忘了为我们梳理翅膀的人;当你发现或感受到助你而行的风时,不要理所当然告诉自己那是长辈天经地义的爱,别忘了,你也应该予长辈同等的爱,即是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本,《论语》教会我的道理,终身受益。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