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素》读后感600字
作者:陈子涵 时间:2021-01-12 14:06:04 我要投稿!
【第1篇】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我和小素》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名叫《我和小素》。这本书记录了湖北武汉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发生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触颇多。
《我和小素》是一本由当前社会现象而创作出的一本直面抗疫的小说,介绍了一位名叫杨若溪的女孩在疫情前后的生活变化和心理变化,并叙述了杨若溪和小素的深厚友谊。此次疫情无情地夺走了杨若溪外婆和小素爸爸妈妈的生命,使两个孩子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她们相互陪伴相互鼓励,慢慢恢复了平静,小素则跟着她舅舅一起去了舅舅的城市生活,一对好朋友也因为这场疫情分开了,但她们的内心仍然紧紧相连,并相约将来考同一所大学,共度美好的校园生活。
读了这本书,我对医护人员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没日没夜地照顾被病毒感染的人,也挽救了一条又一条宝贵的生命,然而,也有很多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想如果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我也会拼尽全力抢救那些被病毒侵蚀的病人,也会照顾那些因为病情无法自理的病人,陪伴着他们和病毒一起战斗下去。
与此同时,我看到了一直为疫区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奔走相告,利用自己的资源在全国各地筹集一切可利用的物资并捐赠给湖北人民,让他们在特殊时期有所保障,渡过难关;我看到了一直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了早日研制出对抗病毒的疫苗,夜以继日地待在实验室共同商讨,反复试验;我还看到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前往疫区,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们充当了护工、清洁工、物资派送员等不同的角色,在他们眼里没有惧怕,只有坚定。
我们国家遇到困难时有无数国人团结一致,这种民族精神让我无比骄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第2篇】
隔离不隔爱
——读《我和小素》有感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像往常一样来到新华书店。我随手拿起一本叫《我和小素》的书看了起来。不知不觉,我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央求妈妈买了下来。回到家,我一气呵成,泪流满面,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将这本书看完了.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杨若溪是武汉的一名初三女生,有位护士长妈妈。青春期少女撞上了强势的妈妈,母女间关系紧张。但因为有外婆的疼爱、爸爸的理解,以及闺密小素的陪伴,她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外婆因病毒感染去世,小素一家也相继“中招”。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和若溪的鼓励下,小素重获新生……
乍一看,这个书名似乎与疫情没有太大关联,其实这是一本反映抗疫主题的长篇儿童小说.作者黄春华叔叔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讲述疫情,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疫情之下的现实生活,感受到全民抗疫、共克时艰的决心和意志。书里家庭亲情、同学友谊、邻里关系、医患同心等多处情节,无不让人泪奔。作品带给我的震撼与感动,久久挥散不去。因为亲身经历了疫情,我对作品中的人物经历、故事细节都能感同身受,武汉抗疫的点点滴滴,作家的真情实感永远烙印在了作品中。
作者黄叔叔没有过度渲染病毒袭来的惨烈,而是着重表现疫情之下“隔离不隔爱”的大主题。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今年疫情期间,很多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战士,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前线医治病人。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口罩在他们的脸上印下了深深地印子,十分辛苦。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在新冠肺炎爆发后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指导战“疫”;李兰娟院士巾帼不让须眉,身先士卒,令人敬佩。在我家楼下,我经常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他们每天奔波着帮小区隔离居民送生活用品、水果蔬菜;穿制服的叔叔阿姨在小区巡逻,他们有的是大学生志愿者,有的是退伍军人,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在危难关头,他们挺身而出,逆行出征,舍生忘死,与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抒写了人间大爱。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着太多来不及说再见的永别,生命那么脆弱,可是人类又是那么坚强。我深深地为人性的淳朴与善良而感动,也深信人类在这场病痛中一定能够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