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600字
作者:陈子涵 时间:2021-01-12 16:53:35 我要投稿!
【第1篇】
品醉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一个大观园,由喧喧闹闹,到冷冷清清。几个世家大族,从往昔繁荣,到今朝衰落。这里有一群人的悲欢离合,也有几个人的爱恨痴缠。
这是《红楼梦》,一部自五千年来中华土地上出现的小说界的最高巅峰。曹雪芹先生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叙说了一个看似遥远但并不遥远,看似漫长却又短暂,转瞬即逝的故事。故事以清王朝的腐败堕落为背景,以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于此同时又勾勒出宁、荣二府由盛到衰的曲折线。黑暗的现实,在字里行间一一展开来。波折的情节,仿佛在故事开始时就注定了残缺的结局。
书合上,眼闭上。宝黛间破碎的爱情却忘却不了,多么令人惋惜!书中,第九十八回更是全书悲情的的凝聚。黛玉的死,注定了故事再不会圆满。而她临终前用尽全身力气说出的“宝玉,宝玉,你好——”,更是令人怆然泪下。未完的话究竟是什么?是“你好狠毒”,是“你好痴情”,还是这只是一个空白?谁都不得而知。可叹此刻一心爱着黛玉的宝玉却还不知道,在长辈们共同的隐瞒和欺骗下,娶了薛宝钗为妻。可怜得知真相后的宝玉是何等的悲伤——有情人却不能“终成眷属”,最后厌倦了凡世的宝玉选择了飘然离去。
宝黛间无法重合的命运使我感慨万分。“金玉良缘”是否真的不能被打破?带着纷杂的心绪,直至阅完最后一页。当看到宝玉终究离开了凡界尘世时,我竟有一丝释然——也许这样才是对爱情最高的忠贞吧。
故事总有结局。故事已尽,思绪仍未尽。恍惚之间我仿佛来到了大观园,第一眼就看见众姊妹和宝玉嬉戏玩闹,雕梁画栋间,画面是多么的和谐。可忽地转眼,人群又散,大观园依在,而人已不再。大观园的深秋,寂寞孤寥,诠释着欢聚之后永久的分离。感动、心酸,都一起涌现。大观园里,死的死,散的散。是什么使大观园落得如此悲惨?我在想。
很显然,是这残酷的社会。昏庸无能的朝代让宁、荣二府这样的世家大族都无法承受的下,更何况穷困的平民百姓呢?腐朽的现实使出生富贵的公子小姐都没有权力支配自己的生活,更何况那所谓的“卑微”的奴婢、出生贫寒的“贱民”呢?他们岂不是过着蝼蚁一般的生活!这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这趋炎附势的官场......
我叹,为宝黛的爱情而叹,为宁、荣的衰落而叹;我悲,为远嫁他乡、受尽欺凌的小姐而悲,为身不由己、受人唾弃的奴婢而悲;我愤,为买官行贿的可耻行径而愤,为大清王朝如此腐败的统治而愤!
《红楼梦》,一部史诗级的文学巨作,在悼红轩里,在曹雪芹先生的笔下,真情流露,被赋予了灵魂。今日,我品醉于大观园,从聚到散。红楼已不复了啊。
品在红楼,醉在红楼。梦尽唯留诗一首:
“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第2篇】
《红楼梦》读后感
茜纱窗下,公子无缘,黄土垅中,卿何薄命---题记
花了一年的时间,读完了《红楼梦》,书中中可笑之处,可悲之处,有可惜之处,这一切如蛛丝般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部世界各地都有影响的文学巨著。
“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木石前盟,那金玉良缘,勾出了一段风流往事。林黛玉本身多病,幼年时丧母,只好寄身于外祖母家中,寄人篱下,少不了处处留心,小心多疑。而表哥贾宝玉是个“只爱在女儿们身边的”。两人一见如故,更少不了冤家琐事。他们日夜相伴,情味相似,厌恶世俗,宝黛之恋。缠绵辗转,可最后,也不过是“卿于新房花烛中,余则凄然焚稿末。”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但最让我动容的,是黛玉葬花?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开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把花比作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像这些话一样,花期一过,会孤零零落下。她葬的不是花,还有她寄人篱下的惆怅。红楼,梦一场,到头来,惹得那人憔悴。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的当做爱情悲剧来读,未免过于俗气。宝黛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专制和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家族命运?他思想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对功名未就的抱怨。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贾府丰裕,黄金几千两,绸缎多少匹,但如此富贵的家族难逃凋敝的命运。封建世俗压迫着每一个人,扼杀了宝黛之情,摧毁了红楼旧梦,到头来镜花水月,空无一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多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情感是不会过时的,过时的是情感方式。每个时代都有悲剧,不层相同的是悲剧的性质。珠泪滚滚中跨了红楼,雕龙画栋中堆满了石头,昔日的富贵温柔埋进了荒野冢。阻力不仅来自于社会,更主要于来自人心本身,它蕴藏的愚蠢和激情似乎仍有大的潜力。
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