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少年的烦恼】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辛弃疾的眼中少年哪里有什么忧愁烦恼哦,少年应该是快乐的,我也这么认为,却没想到看到这样一本书——《少年维特的烦恼》,到底是什么不得了的烦恼呢?打开书本就知道啦!

这本书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写的。讲述了一个名叫维特的考究青年因为母亲安排的工作来到了乡下。他观察大自然以及赤贫的乡下人民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后来,维特在一场舞会中认识了绿蒂小姐——在他看来的一个十分完美的人。维特开始只是满足于去姑娘家和她聊聊天或一起散步,但这些却在时间的洗礼中被磨练成了似火的爱。维特只要一闭上眼睛,绿蒂那甜美的形象就会浮现在他眼前。慢慢的,在绿蒂丈夫阿尔贝特德友好、以及永远不可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的痛苦中,维特已经临近崩溃的边缘,他对这个世界绝望了。维特开始着手写一部遗书———那是写给他最最亲爱的绿蒂小姐的。维特又最后一次去了绿蒂小姐的家。他让佣人向阿尔贝特借了一把手枪……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读完这本书,我首先想的是:少年维特一定要自杀吗?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一种最消极的逃避方法,只是弱者的选择。其实,维特完全可以尊重绿蒂的选择,它可以让绿蒂在他和阿尔贝特中作出选择,如果绿蒂选择了他,那么两全其美,他们可以逃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继续这段美好的感情,而如果绿蒂更爱阿尔贝特,那也不能强求,毕竟爱是不可以强求,做不了丈夫,做个朋友也可以……

而且,在第一次下决心要离开绿蒂的时候,维特是发誓不再回来的,可是他的自制力太差,最后当他几乎都要让绿蒂淡出自己的生活时又克制不住又回到了她身边。如果他意志再坚强那么一点点,下过决心的事就不要再变化,那也许迎接他的就不会是痛苦与死神,也许就会是另一个人赐予的甜蜜幸福呢!

少年啊少年,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坦然地的面对,心胸开阔点,让愁顺着一江春水向东流吧!

【第2篇】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近日,借着假期的闲暇,我阅读了德国作家歌德的著作《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曾在这本书中这样说过:“难道事总归如此:凡是使人幸福的,终究又会变成他不幸的源泉?”刚看到这句话时,我对此嗤之以鼻,不以为然,但当我翻完最后一页,看完最后一个字后,我的心里便产生了些许动摇。

书中“使人幸福的”指的是男主人公维特对女主人公绿蒂不可自拔却又不可能开花结果的爱情。爱情的挫折使维特悲愤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维特的死活脱脱地印证了歌德说的那句话。虽然维特的自杀跟当时的德国社会有很大关联,但他对绿蒂那偏执的爱却是造成他自杀的根源。

当维特沉浸在对绿蒂的爱中无法自拔时,他是幸福的;但当日后他因为这份爱情以及社会压力而自杀时,他又是不幸的。

有时候,当我们看似拥有幸福时,却不代表我们真正得到了幸福,殊不知也许只是镜花水月,黄粱一梦,过不了多久就会支离破碎,最后不得不面对现实。

其实维特心里应该是明白的,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就醒悟到“人要不那么死心眼,不那么执着地去追忆往昔的不幸,会更多的考虑如何对现实处境泰然处之,那么人的苦楚就会小得多。”但尽管如此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逃避,只不过这一次的逃避不是短暂的出走,而是永不可逆的死亡。

维特偏执地陷入对不可得之物的爱恋,脆弱地面对社会不可逆的挫折,他对现时处境悲观消极的态度恰恰是他走向不幸的根源。

幸福和不幸总是相对的,对幸福的事物过于执着,反而会变成一种不幸。正如古语有云“玩物丧志”“智勇多困于所溺”过度沉溺于某一种热爱的情感,也许会带来不幸。

但也不是所有使人幸福的事情,最后都会演变成他不幸的源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无论做什么事心中都要有个“度”的底线,只要把握好这个“度”,幸福的又怎么可能会变成不幸呢?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