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读后感700字

【第1篇】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读《中华五千年》有感

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王侯将相,才子佳人,黎明百姓共同构成了一幅历史长卷,《中华上下五千年》便记录了这5000年来的风风雨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位巾帼英雄—王昭君、武则天。

汉 王昭君

汉元帝时,国库空虚,国力大不如从前。匈奴觊觎中原大地,多次发动战争,双方都损失惨重,于是,匈奴提出和亲。公主们畏惧塞北艰苦的环境,都拒绝和亲。这时,一个弱女子挺身而出,她就是王昭君。昭君出塞之时,黄沙漫天,孤雁哀鸣。她遥望远处的家乡,一种难以言表的愁绪涌上心头,只在夜半时分,对着塞外的那轮明月,一声轻叹…

来到异乡,她强忍对故乡的思念,积极了解匈奴的风土人情,努力适应异族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两国人民和平相处。她的牺牲,让两国燃烧了三十年的战火熄灭,换来了两国人民的安居乐业。

至今,青冢上仍芳草萋萋,凭人吊唁。

周 武则天

她13岁入宫,28岁开始走上政治舞台,41岁实现垂帘听政,26年后,她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完善科举制度,广纳贤良,大力发展经济,推动文化发展,加强国家对外防御能力,实现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时至今日,无字天碑仍巍然屹立,给人留下的是永远的坚强与威严。

每每读到这两位,我都会感慨万千:王昭君为拯救祖国,毅然出塞,不遗余力地为两国和平创造机会;武则天为兴盛国力,选贤举能,终使国家强大,那么我呢?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人用血和汗换来的,但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并不是凭一两代人的努力就能换来的。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身为少年的我们,不正是明天的栋梁吗?我们能担负起明日的重任吗?如果不努力学习,是万万不能的。

突然间,我豁然开朗,前几日,还在为学习上的困扰而烦恼,现在想想,那几道做不出的难题,那几篇读不懂的文言文,那几个不认识的单词,又算什么呢?若这点小困难都让我打退堂鼓,那我和王昭君,武则天相比也太逊色了吧,又谈何为国出力呀。

读史使人明智。既然我选择王昭君,武则天作为我人生的方向标,就要时刻以她们为榜样,在人生这条长河中扬帆远航。

【第2篇】

自强不息 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读《中华五千年》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华五千年》。打开书本,厚重的历史和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沧桑扑面而来。从华夏先民刀耕火种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开创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到现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百家争鸣,我们民族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从三皇五帝到晚清灭亡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多少强盛与衰落,历经了怎样的挫折与辉煌?

近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和精彩故事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铸就了可歌可泣的灿烂文化。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在北大100年校庆的演讲中曾经说过,中华文明是唯一的没有中断过传承的古代文明,期间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甚至是亡国灭种的危险,但是我们的民族却依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不是偶然,这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拥有无可比拟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包容、顽强… …

是的,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的惨剧,但是每当民族陷于危难的时候总有那么多的英雄力挽狂澜。尤其是中国近代,“逢千年未有之巨变,民族陷危亡于旦夕”,无数先辈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发出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怒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终于结束了满清愚昧落后的统治。20世纪初中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妄图灭亡中国,在这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取得了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

从危亡到复兴,从古老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总是在民族危难的关头激励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奋勇前进。今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民族再次来到了发展与没落的历史拐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贫穷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淘汰!作为辉煌的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民族崛起的理想:开启民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拼搏、奋发图强已经或正在让先辈们得理想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坚信:只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必在吾辈手中实现!

评语:作者能在通读全书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对全书的理解,总结、概括、升华书中的意义,并通过以古喻今、以他说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远大的理想。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