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下的家》读后感700字

读《槭树下的家》有感

假期里逛书店,看到《槭树下的家》精致唯美的封面,我便被吸引住了,立刻买下回家仔细品读。

作者是席慕容,一个闻明的画家,更是一个心灵深沉的作家。这本书是席慕容的散文集典藏,以《槭树下的家》作封面,想必这篇便是这本书的深刻所在,其中有几种独到的见解让人有一番醒悟。

“合掌为朴素的礼敬,微启犹如莲花”,在《夏天的日记》中写到的这两句,是席慕容对待文字崇高的态度。画画与写诗都是她极爱的事,但是画画是狂热的理想,诗就如一些安静而又美丽的短短的梦,我也这样想。席慕容能够在挫折与悲伤后,重新审视,“当年的失,竟成为今日的得”。是啊,如果我能在这样烦躁的酷夏如她一样静静地坐下,读一些诗或者任何自己喜爱的读物,便也不会再见愁容。会感到一丝甜蜜的酸楚,会看到镜中那如水洗过一般的清明与洁净的面孔。

《谜题》中,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有时候会想,一个人在努力一辈子过后,就会面对死亡。身边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步,如作者以前想的,多门想变作一棵树,一颗可以继续生长,永远不死的树。可即便是古树,几千年后也免不了一死。生长的万物有生就有死,如何这样的生命一定有它的意义呢?席慕容说我们不是白白来一次的,每个人的出现都有他一定的理由,有不得不相信的安排。纵然生命的时间会消失殆尽,可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刹那都像一片极短篇:没有起始,没有终结。因此那挑选出来的一刹那就特别清新而淡远,特别苦涩而又甘香。岁月改变得了自己,却带变不了隽永的回忆。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

作为学生,读到《同学会》时,感慨极多。有时候幻想过了几十年后,我会怎样,昔日的同学会怎样,那见面的场景又会怎样。席慕容说:而我和你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呢?长大成了人,唯一学会的只是,只知道无论遭逢到什么命运,也只有硬着头皮迎上前去。因为这个世界,也早已经没有一个可以让我提着包袱去投奔的地方了。她笔下的学生时代,没有旧相胶般的昏暗,而是生动明亮地展现给读者。学生时代的外号、表演、考试、师生情、同学间浓厚的友谊无一不是我现在所拥有的,可是她知道回不去了,所以努力记在心里,即使在漫天的大雾中,也能看到她脸上落下的晶莹。我为之震撼,我突然想念学校了,我要回到学校,好好珍惜现在。

在《槭树下的家》中,作者将所有的情感凝聚。假使有一天我也如作者漂泊异乡,也会渴望家的温暖吧,正如她说:我只想回到这个对自己是那样熟悉和那样亲切的环境里,在和自己极为相似的人群中停留下来,才能够安心地生活,安心地去爱与被爱。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