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700字高中

读《呼兰河传》有感

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鲁迅口中“最有前途的女作家”。1942年1月22日,她留下一句“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后与世长辞,年仅31岁。她,就是萧红,那个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奇女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岁了;我还没长到二十岁时,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这是《呼兰河传》中的一段话,对萧红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萧红这短暂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她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母亲早逝,好在祖父对她十分疼爱,受到祖父以古诗为主的启蒙教育,从小就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她的一生基本都在漂泊中度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温暖的家庭;尽管在不同时期与三个男人一同生活过,但她说“我总是一个人在走路。”

《呼兰河传》以一个小女孩的目光观察古老的呼兰河畔的种种人和事,比如小团圆媳妇,婆婆及众人。书一开始就交待了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是戏剧大舞台,车翻了,马陷了,猪闷死了,于是人们忙着抬车抬马。有人说拆墙,有人说种树,但未有人说去填坑,可见这些人是多么愚昧,不知变通,这是小城人的悲哀。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她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本应处于最活泼,天真的年纪却已为人妻,遭婆婆虐待,吊起来打了三个月只为让她听话,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生病后更是人们用各种偏方,各种跳大神虐待她,甚至让她在开水中洗澡,洗一次昏一次,最后痛苦凄惨地离开人世。作者将人们的迷信、愚昧、麻木、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达了对团圆媳妇等其他受迷信封建思想毒害的人们的无限同情,也批判了当时恶浊不堪的社会风气。

萧红她自己又何尝不是这封建迷信的社会风气的受害者?“女性的天空是低的,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总觉得要掉下来一样。”她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书写了绚丽的华章,虽然她以有形的生命在这世上只存在了三十一年,可她无形的精神却延续至今,正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她的一生说不上幸福热闹,她坎坷的一生如呼兰河畔上的一束红花,凭借写作的激情燃烧了整个人生的冬。她在《生死场》中说到:“是山吗,是山你就高高的!是河吗,是河你就长长的!”她从不屈服于命运,仅凭一双手和一支笔,对抗命运的孤独!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