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短情长 ——读《我们仨》有感

三个互相爱着的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庭。但我不相信:这世界上会有永恒的美满,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像这个家庭一样,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多彩而易碎。 

阳光投射在泡泡内,几近透明地映照出一幅温馨的画面:60岁的阿圆正向杨绛告爸爸的状,80岁的钟书倒像个小孩子,蜷成一团,缩在角落里,紧闭着眼睛:“我不在这里”“娘,阿圆欺我”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泡泡笑着升向了天空,病痛像个小孩子,顽皮的伸出了手指。“啪”,一声清脆的声响,它,碎了! 

杨绛在古驿道上看着那艘载着钟书的小船缓缓离去,耳畔又听见阿圆的声音:“娘,我要回家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位至亲相继离去,对杨绛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三个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如今只剩下了一个,怪不得杨绛说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客栈了。 

每个家庭都会失散,不过只是早迟而已。我们能够做的,无非是在还能团聚之时,更珍惜一些。在这一点上,我们许多人做的并不好。为了学业、为了生活、为了前途,我们远离家人。即使在这个通讯发达的今天,我们却吝惜于一点时间与金钱去沟通,或者回家看看,这一点从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便可以看出许多人并没有珍惜家庭,却在失散之时后悔未能多聚一聚。 

心碎了的杨绛硬撑着,带着钟书的嘱托,“一个人回忆着我们仨”。 

在一个贫穷的夏天,钟书的学生送给钟书束脩——西瓜,圆圆大为惊奇。这么大的瓜!又这么多!她看爸爸把西瓜分送了楼上,自己还留下许多,佩服得不得了。一本正经对爸爸说:“爸爸这许多西瓜,都是你的!——我呢,是你的女儿。”显然她是觉得“与有荣焉”!她的自豪逗得人们大笑。 

突然感觉之前因钟书他们逝去的伤痛已经痊愈,想必杨绛先生也是如此吧!这些回忆就像一切悲剧都还没有发生,美满而又幸福。我意识到了之前的我太武断了,宴席终归要散,但只要活着的人好好活,回想起逝者时,想起的满是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嘴角能不自觉的漾出一抹笑,这岂不就是永恒的美满? 

这就是“家”所带来的回忆,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在失散的时候,有东西可回忆,脑子里不至于想不起来或者想起的只有与父母的争吵。互相沟通、理解;互相支持、依靠。这便是家庭。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