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心得600字

【第1篇】

童年如梦

冬日的午后,坐在窗前,热腾腾的清茶,氤氲了视线,我随手捧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伟人笔下平凡而又真切的年少轻狂,似乎我也回到了那个如梦如幻的童年……

《朝花夕拾》,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家喻户晓,散文集写到鲁迅先生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的揉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别有一番滋味。《狗猫鼠》《范爱农》《藤野先生》等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这种深沉隽永的文笔令人眼前一亮,浮想联翩。

做为中国人民的脊梁,鲁迅用他的笔震醒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灵魂。虽然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可是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的童年似乎是无忧无虑的,向往自然,崇尚自由,仿佛一股清泉,在万恶的旧社会洗涤着一切污秽。

畅游在这朴实真挚的话语中,我仿佛看见了我儿时的身影。我也是那样的天真,没有俗世之忧,没有情爱之愁,似一条徜徉在大海中的鱼儿。我的童年,就是一座五颜六色的彩纸,任思想的火花去撞击,去喷射,画出来就是一幅最动人画,写出来就是一些最秀丽的字。

还记得,我也有个“百草园”——奶奶家的菜园。不知几个岁月,我们在春风中播种,在夏雨中嬉戏,在秋叶中散步,在冬雪中玩耍。小小的菜园,凝聚着一家人的汗水与欢乐。每到春秋收获时,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丝瓜黄瓜垂挂,青菜青葱挺立,棵棵饱满可人。我喜欢在林间狂奔,我喜欢对着蓝天大叫,我享受在自然中穿梭的快感,甚至浑身是泥的我毫不在意的与姐妹打水仗、过家家,天边似乎也回响着我们铜铃般的笑声,传得很远 ,很远……

合上《朝花夕拾》,我惬意地躺在暖阳下,我知道我的童年时离我越来越远了,这本书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是啊,如梦的童年,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珍藏,谁又何尝不是呢?

茶香袅袅,芳香四溢,我的心更暖了…… 

【第2篇】

我推荐的书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鲁迅的作品,大多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黑暗。《朝花夕拾》是鲁迅晚年回忆儿童时期,社会和家中的一些事情。在第一章《狗猫鼠》中,鲁迅通过写一篇关于猫和老虎的故事,揭示了黑暗和腐败,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伪君子,在《无常》当中也有批判那些披着羊毛的狼。

书里也有关于人物描写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反差较大。如鲁迅的父亲,注重教育,严厉风行,在《五猖会》中,强迫鲁迅背完《鉴略》,否则就不准去看戏。以我们现在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只会觉得这样太打压孩子的天性了,我也这么觉得,这样的做法只会贪图一时用功,对于孩子而言则是令人讨厌的做法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重点的写了他家的长工——阿长。阿长是一位乡下来的长工,他体型微胖,睡觉还总要摆成一个“大”字,不识字但懂一堆礼节,比如:人死了要说人老了,掉在地上的米粒最好捡起来吃掉,生过孩子或死过人的房间不要乱进……这使儿时的鲁迅十分讨厌她。然而,有一次,鲁迅在自言自语小声低喃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被阿长听见了,本来只是觉得说了也没有什么好处,没想到过了几天,阿长回来了 ,竟带了一本《山海经》给他,这使他惊喜万分,也对阿长充满感激之情,这一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充分地体现了阿长的细心和体贴。

书中,还有一章描写的是鲁迅去日本留学学医时的情景,在日本留学的学生,有留着长辫的的男生把头发盘成富士山的模样,还有的学生在看日本人杀戮中国同胞视频的时候,毫不恼怒,甚至还有的在拍手叫绝。这让鲁迅知道了,治愈人们的麻木不仅仅是要依靠药物,更是要靠笔,去抨击社会的黑暗 ,拯救人们麻木的内心。

书中还描写了鲁迅最爱的百草园和学习的三味书屋。百草园是鲁迅最爱的乐园,那里有奇花异草和有趣的昆虫,也有鲁迅儿时美好的回忆。三味书屋是鲁迅儿时的学堂,有严厉的寿镜吾先生和他的小伙伴们。

在书中,描写了太多社会黑暗和人心险恶了,总会使人毛骨悚然,让读者不敢相信当时的社会竟是如此黑暗,人民是如此腐败。从他弃医从文是,他就做好了一切打算,他要用笔曲志宇人们的内心,用笔,去记录事实的黑暗,用最真实的事件回忆,去描绘最黑暗的社会。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