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读后感700字

读《威尼斯商人》有感

“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只要是金子终究是会发光的”这两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作品《威尼斯商人》。这次暑假,我读了这本书给我感触很深,这本书的结局给人的感觉貌似是喜剧结尾,实际上蕴含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作者也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法治社会应当平等、公平的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同时在本书中也标明了金钱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东西比金钱重要多得多,比如友情。就看我们是怎么理解、怎么去看这个世界。看过这本书后,感触良多,所以想推荐个大家看,希望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推荐本书之前,我先我先介绍下本书的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我想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莎士比亚,他是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和诗人,他的戏剧创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成就的最高体现,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他的生涯分为三个时间段,在这几个时间段中,他所创作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特色。早期是在1590-1600年,作品大多数为历史剧和喜剧;中期是在1601-1607年,作品大多数是悲剧,是他创作的全盛时期;晚期是在1608-1612年,作品大多数是传奇剧。

我所推荐的这本书是莎士比亚于晚期时创作的,他的内容大致为:巴萨尼奥要向一位姑娘求婚,他找好朋友安东尼奥借三千块金币。但安东尼奥将资金投到了海上贸易中。为了朋友,他找夏洛克借了高利贷,但是对方也有一条约定,借款若逾期不归还就要从他身上割下一磅肉。后来,借款归还的期限到了,但因为安东尼奥的船依旧没有回来,于是夏洛克向法庭进行了控告,试图通过法律主张权利来进行报复,,并要求强制执行那“割一磅肉”的预定。虽然法官也知道约定的内容比较荒谬,不公平,但是既然合同中有明确的约定,也只能按照合同内容来做出判决。幸好安东尼奥好朋友的未婚妻鲍西娅与她的女仆扮作了法官和书记,巧妙地钻了夏洛克话中的漏洞,最终通过法律解释实现了眼中的正义。由此可见,当时法律至上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也是西方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

这本书中,我读出了夏洛克的残忍、自私、贪婪,也充分体现了他的吝啬。但是这种品性并不是他生来就有的,是这个万恶的旧社会导致的,在当时,人们是十分鄙夷的,在街上遇到犹太人可以随意打骂,并且无人问津。想到这儿,我不禁对生出了怜悯。

这本书不仅内容精彩,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旧社会,也让我懂得了好多人世间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看事物、评价人物不能只凭外表,要分清人的善与恶,从而也引导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做一个善良、聪明、有爱心的人。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