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1》读后感600字

遇事冷静,开动大脑迎难而上

——读《明朝那些事儿1》有感

我喜欢历史,喜欢历史中的人和事。暑假伊始,我就收到了妈妈送我的礼物——一套《明朝那些事儿》。从看第一本开始,我就完全上瘾了,我对第一本书中的朱元璋太感兴趣了,看了又看,仿佛怎么也看不够。

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用幽默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残酷的战争也在他的笔下历史重现,跃然纸上,就像自己也置身现场一样。本书的主人公朱元璋,从一个吃不饱饭的放牛娃,到四处讨饭为生的和尚,再从一个平平无奇的起义军小兵,到明朝的开国皇帝。在此期间,他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残酷的战争,亲人的相继离去,他人的欺侮,朋友的背叛。但他从不向命运妥协,意志坚定,通过不断的努力拼搏,以及智慧的大脑,坚强地活了下去,还创造了辉煌的帝王霸业。

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带领20万大军对战陈友谅的60万大军,首先兵力就相差40万,陈友谅肯定处于优势,再看朱元璋的战船非常小,在陈友谅的巨舰前就像玩具。这时候,将士们都唉声叹气,感叹战不好打,想赢太难了。此时的朱元璋不动声色,思考许久后说出了破敌的方法:敌人的船只虽然大,但机动性不好,利用自己船只的灵活性,可以击破敌人。果然,后来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等大将的鼎力相助下,拼命搏杀,并且借助大风发动火攻,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一举歼灭陈友谅大军。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冷静以及意志坚定,遇到困难不退缩。

我想起我之前有一次,在学羽毛球期间和队友的比赛。因为队友比我个子高,比我学球时间长。一上场我就在想,完了,我肯定赢不了。果不其然,第一局开始,我就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教练喊暂停,他问我怎么回事?我小声说:“我不想打了,我打不过他。”教练说:“你平时打得挺好的,利用你高远球打得好的优势,按照平时练的那样打就可以啊!”当时的我怎么也听不进去,一心不想打了,教练看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实在没办法,就让我下场了。我当时是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没有冷静思考,临阵脱逃,现在想来好后悔。

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传奇性,他有着冷静且充满智慧的头脑,遇事迎难而上,这些都是他成功的法宝。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也要学习他的优秀品质,遇事多思考,想办法解决困难,那样,我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