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700字

觉醒——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

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史是艰辛的;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史是不堪回首的。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论在经济还是科技方面,都已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上小有成就。但,谁还能记得那段黑暗,迷茫的日子呢?如果人的记忆不能,那就让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带领我们回到近代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

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娓娓道来,在漫长的土地的私有和买卖等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个体经济限制的农民,农民又执着地依恋自己的个体经济。官僚政治上的世袭制更为浓厚,一人得道全家升天。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弊端也不可忽视。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个人被家族埋没,独立是无稽之谈,传统儒学思想占据了整个封建时代的统治地位,代代相传。但到了晚清,西方国家的“暴风雨”为中国带来了“新水源”。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见证者,那么鸦片战争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大炮。在刀枪剑船的逼迫下,清政府不得不打开国门,中国社会终于步履蹒跚地步入了近代社会。

古语云:“时势造英雄”。在这个特殊时期,孕育出一位又一位英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激起了一部分国民的民族意识。

首先是思想上的觉醒。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林则徐意识到了东西的差距,他于141年组织编译了《四洲志》,随后,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林则徐也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民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使也”。此后有了公车上书,有了严复《天演论》等等一系列的思想。

其次是技术方面的觉醒。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倡学习西方的军事武器和训练方法。随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创办近代军事工厂以求自强。自此开始,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枪炮。虽然后来洋务运动以北洋军阀的惨败结尾,但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培育了一大批近代军事人才。

最后是制度方面的觉醒。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一开始的封建主义思想,再到孙中心引领的三民主义思想,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数不清的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着救国救亡的道路,在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里飘荡,在一位位英雄的努力探索和奋斗后,我们才度过了近代,有了今天,这样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每一位为中国新陈代谢贡献过一份力量的人,都值得被铭记,被尊重,被怀念。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