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读书笔记700字

在沉重的韵律中探寻温情——读《许三观卖血记》有感

悲伤沉重,温情动人。即使生活不曾优待过你,你依然阔步前行。《许三观卖血记》朴实无华的辞藻构成一幅幅画卷,这些画卷无一不彰显着他们强大的求生欲望。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那般,书中的人物像是有生命般,自己讲述着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透过话语这又像一场激动人心的电影,又像一段深植人心的过往,在脑海里飘荡着许三观悲情的一生。

许三观生活在一个悲伤沉重的社会,他们经历了大跃进,文革……在这样一个沉重的历史背景下,无数的人在想尽办法的活着。主人公许三观生活在这个物质条件落后而且思想受到禁锢的时代,人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似乎卖血是一条“赚大钱”的捷径,血既能够卖“大钱”,又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不少人走上了卖血的道路,许三观也不例外。许三观每一次卖血都是为了别人,有时是为了儿子,有时是为了妻子,有时是为了邻居……

在那个时代下,许三观的家人也无一幸免。

他的儿子一乐打伤了方铁匠的儿子要赔付医药费,但对于一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这个事实,许三观很不是滋味。对一乐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着许三观,他爱是因一乐的行为和性格与他如此的相像,他恨是因所有的人都说一乐不像他,不是他亲生的。

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也不知道得罪了谁,被贴了大字报,整日被搅得不得安宁,不但白天不能在家里干活,而且不是被成群成群的人批斗,就是得在胸前挂个牌子在大马路上站着被人嘲笑。许三观一家就像成了过街老鼠,低下头来做人。

就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下,我们也能从许三观身上感受到缕缕温情。

文革时期,许玉兰被污蔑为妓女而遭到批斗。许三观则一直守护在许玉兰身边,为她送水送饭,为她按摩因站了一天而麻木的双脚。因为这些,一家人更珍惜了患难与共的情感。

儿子一乐要去上海治病,许三观打算一路卖血,他早已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第七次林浦、第八次百里、第九次松林、第十次黄店,他在松林差点丧命,只为了他辛苦养大的一乐。

故事的最后,许三观已经六十了,他又一次去卖血,这次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

《许三观卖血记》用着平静的笔调,道出了主人公及那个时代无尽的酸楚和无奈,却也流露出了缕缕的温情。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