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密码》读后感600字

 读《成语密码》有感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如“楚失弓”,五字如“名师出高徒”,甚至七字,如“新官上任三把火”及以上。

成语,如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知识的旷野中嬉戏玩耍,愉悦你的心灵,像一朵朵浪花在知识的海洋中奔腾起舞,芬芳你的眼睛。阅读成语时,我仿佛徜徉在夏夜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

我喜欢阅读和欣赏成语,今夏幸得一本书--《成语密码》,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成语,它们中的一些是以背后的典故令我印象深刻,也有一些是因为传递的人生哲理令我深深折服,学习每一个成语的同时,我也认识到每一个成语的底蕴都是极其丰富的。通过《成语密码》,我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传统,走进了中华的文化,去追溯成语这一文化密码的渊源,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墨守成规—谁言墨子无创新。《成语密码》中,这个成语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道理,还让我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墨,即指墨翟,他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但它最初的意思却并非如此。这个成语的渊源是这样的:战国时楚国要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献上先进的攻城器械,而墨子却主张放弃攻城,二人各持主张,墨子与鲁班便用简单的实物进行战争推演,结果鲁班攻城器械已尽,而墨子守城计策仍未完。鲁班只得说唯有杀了墨子才得取胜。由此看出,有时“守”却是更高级的进攻。因墨子善于守城,故人们称之为“墨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守”变成了“守旧”。这个成语也变成了贬义词。

即使在今日,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这个成语的鲜活的例子。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次要求他的学生助理帮他测量一个灯泡的容积,过了很久,也没等来数据,后来他看到学生用尺子一点一点地测量,在纸上记录了大量的数据,爱迪生接过灯泡,注满了水,再将水倒入一个规则的容器中,不一会儿便测出了水的体积。这个真实的故事不就是墨守成规的鲜明的例子吗?墨守成规告诉我们遇事不能思想守旧,要积极寻找变通的方法。

《成语密码》中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如“韦编三绝”以孔子的勤奋不辍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刻苦;“虚怀若谷”以老子称赞的道德启示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三缄其口”以周王祭祖告诫我们说话要谨慎思量。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是我们学习国学的重要内容,成语是框在方格中的精灵。这些美丽而含义丰富的成语,给我带来了诗的灵性,带给我无尽的美妙感受。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