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录》读后感600字

在张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对周国平先生产生了兴趣,想了解他的作品,他的生平与思想。翻遍了书店,觉得还是从《人生哲思录》开始比较妥当。作为一个哲学小白,我怀着敬仰的心情放开了目录,略略扫去,大抵有四个编目,分别是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与精神家园。时间有限,无暇细读,略略翻去,唯有第一篇能有所窥视,想来还是从第一篇中剖选几篇,与诸位分享。

作者开篇就提到了其人生观的核心所在:即真性情。他认为一个人人生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在名利场上的成就,而在于其是否发扬其天性,因唯有如此,人生才得以充实。否则即使起名利双收,一旦破产,还找不到其人生目标,也不过是一场虚妄罢了。烦真性情者形式往往平心而论,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而非因利而动。然而有趣的事,作者似乎并没有承认名利与本真之间的对立。他认为,名利上的衣裳穿穿倒也无妨,然换来换去,我还是我,少年犹在;褪尽衣裳,更显本色。

在社会中,人们究竟是该广泛社交,还是悠然独居?二者孰对孰错?或是缺一不可?独居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是内心对话的时刻,此时人们可以进行心灵的休息与整合,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精力与感悟,内在的进行消化,是自我成为一个既生长有独立的人格。沉淀过后,再到人世间行走,方能更加敏锐地体验生活。如此,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方能避免趋同。在时代的洪流中,既不脱节,又能保持自我的独立和完整。独处同样能够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都难以接受,都无话可说的话,那又岂能相信他能有什么高质量的社交呢?其生命恐怕也真的会如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热烈过后,尽是空虚吧。故而,交往与独处同样重要,密不可分。独处是对上一次交往的总结和对下一次经历的准备。

我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诸位在人生的旅途中,守住真我,寻得自己的趣味。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