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追随读后感600字
作者:吴滢滢 时间:2022-09-01 16:30:49 我要投稿!
【第1篇】
《永远跟随》读后感———— 永远跟党走
读了《永远追随》这本书后,我的心情如同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主要讲了陶百川和周三才及家人,他们重要的生存基础和的快乐来源是一头漂亮的驴,红军长征经过他们的家,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为了找回毛驴小白,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最终找到小白并追随红军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军借去运输药品的家里的顶梁柱“毛驴小白”后未还,陶家一家人认为红军不讲信用,再到后来陶柳氏让两个孩子参加红军。孩子们走后,她把头伸进了系在房梁上的绳套里,嘴里默念着:“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川伢子,三娃子,你们跟着共产党,走吧。”这时,他们已经觉醒——共产党是值得信任、托付和追随的.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人民……”这首振奋人心的歌。
当中国正处于血雨腥风、彻夜难眠、列强欺侮、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立。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 在这神州大地上谱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旋律和华丽的篇章,用不屈的民族脊梁挺起了中国美好的明天。
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道路上得出的历史结论;永远跟党走,是中国人民在这扬眉吐气的日子里得出的历史结论。
党啊,你是指路明灯掌握着中国前进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我们永远跟着你走。
【第2篇】
今天,我拜读了一本关于红军长征的书,它就是——《永远追随》。
这本书是由著名作家,柳建伟写的。这本书,是一个似轻实重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诺言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一个关于觉醒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价值和荣耀的故事;一个仍足以映照当下现实的故事。
在湘南的香花岭里,住着两个少年与他们的家人:六十来岁慈爱的奶奶,瘸了腿的父亲,里孙陶百川,外孙周三才。他们平静而有希望地生活着。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基础和快乐的来源是一头与众不同的驴子——小白,小白是全家最重要的劳动力,父亲的腿不好,全靠小白搬运豆腐去镇上卖。红军长征借住在他们家,彼此之间由疑惧到信任,结下了纯洁的友谊。红军在撤离时,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生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由此一步步进入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的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情感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
在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构成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显然出自虚构的故事,于轻快、细致的叙述中,让我相信了它的艺术真实——它虽然不见书于正史,却极有可能发生在历史洪流的缝隙中,并作为因果链条的一环,见于人们的内心。
红军长征起始于1934年10月,胜利结束于1936年10月。他们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正是这些先辈们不怕死,不服输,保家卫国的那股猛劲儿,才使他们可以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在此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写到这里,我不禁心想: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各位先辈用汗,用血,甚至用生命换回的!这些先辈拥有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们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最重要的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这不禁让我感叹!
先辈们,你们的辛苦付出,我必将铭记于心,因为没有你们,就没有如今,更会没有我们的未来!我将如书名那般以实际行动,永远追随革命先烈的足迹、精神。
【第3篇】
有梦五彩缤纷,吾辈奋力前行——读《永远追随》有感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手捧著名作家柳建伟的《永远追随 》,如沐春风, 拂去心中的躁热 。所幸有它,我紧随柳先生,开启一段别样的“追梦”之旅。
故事中的主人公陶百川和周三才本来与家人平静的生活着。有一天,长征途中的红军借住在他们家,经过数日相处,各自非常的信任对方红军临走时,借走了他们家主要经济来源的驴子——小白,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为了要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旅,并由此见证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湘江之战,最后跟随红军一起保卫家园!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他们的每个人的样子都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阅读到赵永胜连长不顾自己的生死,为了让剩下的六个人安全度过湘江,没有丝毫犹豫的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并扣下扳机时,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我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是那么的坚韧,那么无惧,那么伟大。他为了国家利益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我要为他歌颂,这样的人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在当今,在我们身边仍然有无数这样的英雄。今年年初,新冠病毒再次在神州大地蔓延,又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自疫情爆发,上海每天更新的确诊数据以惊人的数字上涨,面对疫情卷土重来,中国人没有屈服。有许多医护人员从四面八方来支援上海,他们忍住泪水,告别亲人,逆行险地,不怕牺牲,他们都是奋进新时代的楷模。正因这些人舍小家为大家,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宁幸福,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学习赵永胜和白衣天们无私奉献的爱国的精神,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身体素质锻炼,长大以后,也要为祖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未来在向我招手,我要奋力前进!
【第4篇】
一路追随 永远追随
在厚厚的书架上,我一眼就注意到了它——《永远追随》。其他的书籍都带有明显的童趣色彩,而它却显得庄重神秘,于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打开了它…一个个传奇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的场景、还有一份份动人的感情,都让我印象深刻,久久回味!
陶百川和周三才是表兄弟,一个12岁,一个11岁。他们生活在一个叫香花岭的地方,美得像画一样。家里还有奶奶和爸爸,一家人全靠磨豆腐为生,他们制作的豆腐在镇上可有名了,非常好吃。你知道吗?他们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就是一只叫小白的毛驴,因为磨豆腐拉磨这样的重体力活,全是依靠小白来完成。在这个小镇上,百川一家平静而富足的生活着。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有点向往这个地方,羡慕这样的生活啦!如果不是有一批队伍的到来,我想他们应该会世代生活在这温馨幽静的香花岭中吧!
一天,“大老李”和他的部下,住进了百川的家。一家人并不知道这个人和这支队伍的身份。然刚开始也有疑虑,但最终他们确认这一批人是好人。因为他们不仅不抢劫掠夺,而且所有的吃用还都付钱。“大老李”和蔼可亲,经常和百川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让川伢子感到温暖的是,这个“大老李”经常用手抚摸他的头,而这种感觉在百川妈妈去世之后,就再也不曾有过。眼前的这个人虽然陌生,但是这种情感却是那么的熟悉。直到最后,他们离开时,家人们才知道,这个人就叫毛主席,而他的部队就是红军。
为了运送物资方便,毛主席的警卫员马天来临走时向百川借走了他们家的“小白”,承诺天黑之前一定归还。两兄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是这一走,“小白”很久都没有回来过。于是兄弟俩走上了追赶红军的道路,我也随着兄弟俩的的脚步和眼睛,见证这充满波折但又有无限力量的追随之路。
在追随之路上,我看到了两兄弟的智慧和勇气。两位仅比我大几岁的小哥哥,竟然结伴追赶红军部队,前后奔波千余里,经历了许多危险,甚至以死相逼,只为见到毛主席。在面对陌生人,无法判断身份时,绝口不提一路追随红军的原因,在许多人眼中,这两个孩子“都成精儿了”。
在追随之路上,我看到了红军的责任和担当。两兄弟追随红军,起因就是想找回被借走的驴子。在我看来,确实有些小题大做,这件事情和红军打战相比,小到不值一提。大家都处在激烈的斗争中,甚至还有几次失败,大家地的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但是对两兄弟一路的安排却是十分周到,甚至不惜自己性命也要保护两兄弟的安全,直到最终送到毛主席面前。
在追随之路上,我感受到毛主席何何红军们把百姓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管是彭德怀还是罗荣桓,不管是周恩来还是毛主席,当得知两兄弟的“小白”被红军借走仍未归还时,都十分生气,并且都真诚地向两兄弟道歉,并最终用两匹马来赔偿两兄弟。罗荣桓说:“涉及到群众利益,有小事吗?”毛主席说:“人心问题是最重要的的问题!”红军所到之处,只要用了百姓的物品,就一定会付钱;只要是百姓帮忙,一定会付工钱,其实毛主席化名“大老李”,也是不想牵连老百姓,保护他们的安全。
兄弟俩跋涉千里,辗转多地,除了讨回了一份承诺,还磨砺了意志、激发了斗志,更是感受到了红军的伟大。于是故事的尾声,虽然只交代了陶百川和周三才出现在了延安,我想他们早已将自己和红军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最美的结局。他们将永远追随毛主席,追随自己的信仰、价值和荣耀!
【第5篇】
铭记历史 珍惜当下
——读《永远追随》有感
这个暑假,在王老师的推荐与指导下我阅读了柳建伟叔叔的《永远追随》。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个少年与红军的故事:陶百川与周三才,他们每天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家里唯一的生活基础便是一头毛驴。后来红军因长征借住在两个少年的家里,走时借走了对于他们而言那头无比珍贵的毛驴,却没有按照约定将毛驴如期奉还,从此他们开始寻找毛驴。在追寻的途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目睹了红军长征最惨烈的湘江之战。最后,在毛主席的帮助下让魏苍生、马天来一齐送回到香花岭,但最后陶家驹被判下通共罪与毛驴一起被枪毙,陶柳氏随后自尽,陶百川、周三才从此跟随共产党。
书里一个个动人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我。看到这,我不禁想:如果陶百川和周三才不决定去追寻毛驴,就不会经历接下来的种种事件;如果红军当时丢下陶百川与周三才不管,就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因此丧命;如果我当时也在那湘江战争中,就不会像红军那样镇定。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了陶百川与周三才、陶家驹与陶柳氏顽强、勇敢、坚毅、正气凛然的优秀品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红军们舍己为人、严于律己、言而有信的高尚精神和长征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永垂不朽的精神!
文中的每个人物品质都令我佩服,尤其是他们排除万难、坚强不屈,而生活中我却遇到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不知道想办法,受到一点挫折就想放弃。想到这些,又想到文章中的人物,我内心不禁愧疚,心想:以后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树立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
《永远追随》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也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艰辛。我要始终追随革命先烈的脚步,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读到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似乎明白:陶百川、周三才追随的不是毛驴与一家的生计,他们追随的是自己内心的信仰!我应该要向他们学习,要有自己的尊严,做一个百折不挠的人,永远追随自己内心的信仰,并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珍惜和平!
【第6篇】
《永远追随》读后感
永远追随,追随谁呢?为什么要追随?追随的结果又是什么?我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一口气读完了柳建伟写的《永远追随》。
我和书中的主人公,两个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一起感受着喜、怒、哀、乐,共同经历着千难万险……本来,这两个少年和他们的家人,平静而又充满希望地生活在湘南的一座小山村———香花岭。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基础和快乐的来源是一头与众不同的驴子———小白。红军长征时借住在他们家,在由疑惧到信任的数日相处后,红军撤离时借走了那头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路,由此一步步进入长征途中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之战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感情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
从香花岭到延安,两个少年一路追随,从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感受着红军队伍的伟大。他们纪律严明、关爱百姓,与老百姓患难与共。在陶百川和周三才家里入住时,他们不仅给钱,还帮助他们家做事,从不亏待他们家人,可以看出红军战士一心为百姓着想;在陶百川和周三才追赶红军的途中,他俩的衣服湿透了,时值寒冬,陈树湘师长让连长和战士把外衣脱了给他们穿,给他们取暖,可以感受到红军是无比关爱百姓;当他们历经磨难找到毛主席时,涉及“毛驴事件”的各位红军战士总是责备自己没有尽到为民、爱民的职责和诺言,没有及时归还驴子,连累两个孩子吃了许多苦,毛主席让大老魏和马天来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送他们回家。可是回去之后,他们却发现他们的亲人一个个全被敌人杀害了,这个惨痛的现状,与红军对他们的好,深深地刺激着两个孩子的内心,他们见证了红军队伍的伟大和无私,也见证了敌人的惨无人道,在孩子的眼里,毛主席带领的红军战士是一群为了他人能够献出生命的人,是值得信任、托付和追随的。通过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在枪林弹雨中,坚定了两个少年追随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的信念。
通读全文,我感受到战争是无比的惨烈和残酷,更感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也要永远追随革命先烈的足迹,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第7篇】
永远追随,追随什么?为什么追随,结果又是怎样的?我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读完了柳建伟的《永远追随》。
我和书中的主人公,两个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一起感受着喜、怒、哀、乐,共同经历着千难万险……本来,这两个少年和他们的家人平静而又忘满希望的生活在湘南的一个小山村――香花岭。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基础和快乐的来源是一头与众不同的驴子――小白。红军撤离时借走了那头对它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可红军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
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路,由此一步步进入长征途中关乎红军生存和死亡的湘江之战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感情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从香花岭到延安,两个少年一路追随,从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感受着红军的伟大。他们纪律严明,关爱百姓,与老百姓患难与共。在陶百川和周三才家里入住时,他们不仅给钱,还帮助他们家做事,从不亏待他们家人,可以看出红军战士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在陶百川和周三才追赶红军的途中,他们俩的衣服湿透了,时值寒冬,陈树湘师长让连长和战士把外衣脱了给他们穿,给他们取暖,可以感受到红军是无比关爱百姓;当他们历经磨难找到毛主席时,涉及“毛驴事件”的各位红军战士总是责备自己没有尽到为民,爱民的职责和诺言,没有及时归还驴子,连累两个孩子吃了这么多苦,毛主席让魏苍生和马天来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敌人的重重封锁。送他们回家。却发现家人都惨死在敌人手里,原因竟是帮助过红军。
读后我发现这本书虽然一直在写两个孩子在找那头驴子,但是也把国民党的邪恶写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在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构成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显然出自虚构的故事,于轻快,细致叙述中,让我们相信了它的艺术真实――他虽然不见书于政事,却极有可能发生在历史洪流的缝隙中,并作为因果链条的一环,见于人们的内心。这个故事是一个似轻实重的故事,一个关于诺言的故事,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一个关于觉醒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价值和荣耀的故事,一个仍足以映照当下现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