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读后感600字

铡刀下的红 

——读《刘胡兰》有感

阖上书页,微风拂来夏日温热的气息,指尖摩挲着扉页上“刘胡兰”三个字,我想她的一生大抵应是梅花相伴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胡兰还没有到5周岁时就敢一个人去给爹和爷爷送饭,大家都说这娃儿长大以后肯定胆子大。

幼年丧母的灰暗经历并没有压垮胡兰,相反,就如那笑傲寒霜的红梅,艰苦的生活磨砺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性,造就了她与同龄人相比更为成熟的心智。在入党誓言中她说 :“……我一定听党的话,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份誓言,她终以生命捍卫、予一生作答。

1947年,因叛徒的出卖,铡刀落下,红梅入泥,刘胡兰的生命定格在了及笈之年。之前读泰戈尔《飞鸟集》时,曾看到过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当时只觉这句子很美,但细细品味时又觉抽象,如今倒有了最适配的生动具象。刘胡兰的一生如夏花般短暂,却比夏花更为绚烂。故事的开头,她是中华寒冬中的一支梅,在霜雪严寒中傲然枝头,成为中国革命最艰难时代的一抹亮色,绚烂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最动荡的岁月。故事的结尾,她燃尽全部的生命,如红梅随风飘落,“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自己的身躯铺就中国通往春天的路。

刘胡兰的故事句点落在了1947年,但中华儿女的英雄故事从未停止。后来,又有千朵、万朵红梅开了,绽放于中华民族的大地上,继承刘胡兰等革命烈士的前志,引领着数亿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走向了全面小康。

山西省文水县是革命烈士刘胡兰的家乡。在距县城不远的刘胡兰纪念馆前,一座宏伟的纪念碑静静矗立,伴随着屡屡梅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