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读后感700字

敬重与悲悯——《蛙》读后感

“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现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以“蛙”为题,第一眼看让人疑惑,而“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农村生育史的凌乱不堪,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读《蛙》以前我一直认为计划生育在当时的社会之中是一项合情合理,理性明智的政策:中国拥有如此庞大人口,使得诸如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接踵而至,此时主张限制人口定是当时中国的不二之选。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如此艰难? 

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2000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姑姑”为了忠诚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在“我”妻子家的门外对内喊话,劝说我已怀孕七个月的妻子不要心存侥幸,劝说不成,姑姑便推倒邻居家的树、邻居家的墙,以此威逼“我”的妻子。种种行为令人气愤,令人发指! 

莫言谨以此书献给了经历过计划生育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本书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09年“文化原创榜年度图书虚构类致敬作品”,并入选多项年度好书排行榜。特此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