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12-11 12:39:30 我要投稿!
【第6篇】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风筝、关于友谊的故事,它还关乎亲情、人生、内心和救赎。小说的其中一大线索就是主人公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因为年少时的懦弱和胆小,多年来都承担着对哈桑的愧疚,让他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活得轻松,当拉辛汗在死前打电话告诉他,让他回喀布尔救哈桑的孩子时说“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于是,阿米尔义无反顾地回到已经受塔利班统治的面目全非的故乡,在与阿塞夫的斗争中救赎自己。他曾经欠哈桑太多太多了,背负着沉重的无法偿还的良心债,让他恨自己。所以,当他在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时,被阿塞夫打的嘴唇开裂、肋骨一根根断掉的时候,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痛快和轻松,以致于情不自禁的大笑起来。他太想为哈桑做点什么了,即使只是替哈桑的儿子多挨几拳。到底,我们弥补,我们救赎,是为了那些曾经被我们伤害的人,还是我们自己呢?不只是阿米尔在救赎,他爸爸也在救赎。因为年轻时候对阿里妻子所做的事让他背负了良心债,于是他发钱给穷人,修恤孤院,以此来为自己赎罪。他不能公开承认哈桑这个儿子,给哈桑正常的父爱,所以只好把哈桑留在身边,尽可能地照顾他。如果真如拉辛汗所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那么,阿米尔的爸爸算是获救了的,他选择了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错。而当年的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以致于一直活在背叛朋友的痛苦里。还好,他最后救回了索拉博,获得了解脱。
我想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不断的犯错,然后弥补,然后又无可避免的犯错,然后再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弥补。生命中有太多需要我们承担的责任了,而人往往自私和懒惰,以为可以逃掉,却把自己弄得深陷泥淖,然后,再拼命地爬出来。或许我们可以在看过小说之后,想想自己,是否有难以忘怀的自责,是否还有对曾经的悔恨,如果有,那么去救赎吧,去寻找内心的安宁。
追风筝的人,所追逐的仅仅是风筝吗?很明显不是。我想,那只风筝既是哈桑在喊过“为你,千千万万遍”后,去追逐的那只断线的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踏上重回故乡之路,去追寻自我救赎的那只他心里面的飘忽不定的风筝,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寻求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第7篇】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
——题记
风筝直坠而下,伴随着断裂的割线声音,就这样,风筝失去了控制,摇摇晃晃地摔下来。而在风筝摔下的方向,一个成年男子不顾自己的形象,不顾周围尖叫的孩童,穿过他们去追随着,那不仅仅是一个胜利的标志,更是他的救赎。
那个成年男子正是《追风筝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尔,他小时候是一位富家少爷,但是他的父亲似乎并不喜欢他,认为他缺少了作为男子汉的气概,反倒很关心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而哈桑是阿米尔的玩伴,自己的父亲不爱护自己的儿子却意外照顾着他人的儿子,这让阿米尔心中埋下不忿的种子。意外总是来得措手不及,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在哈桑的协助下完胜了。就在追风筝的时候,他却目睹了一场残暴的行为,趴在水泥墙上的他,宛若溺水的人。他明明可以帮助哈桑离开,但是他害怕,害怕那个戴着铁拳套的阿塞夫,他逃了,在哈桑需要他的时候,他逃了,他偷走了哈桑获救的权利。
所有的罪恶还是爆发了,阿米尔看到哈桑,心中的愧疚便弥漫他的心,但他不敢问,甚至冤枉哈桑犯下了盗窃这个他父亲最厌恶的行为。哈桑走了,连同阿里,父亲的脸上淌着痛苦的水渍,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他的父亲哭。他偷走了哈桑在这里继续待下去的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再次踏上回家的路时,一个惊天的秘密也随之露出水面。他发现了,哈桑并不是阿里的儿子,而是他父亲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兄弟。他发现,那个敬爱的父亲,也不是那么伟大,他也是一个盗贼,盗走了他人为人父的权利,他自己,早就成为那个自己所厌恶的那种人。
对于哈桑,他已经不能再做出什么去挽回他曾经犯下的错误,哈桑走了,只留下他的儿子索拉博。噩梦好像又开始了,索拉博被囚禁了,而囚禁他的人是当初对哈桑施加暴行的阿塞夫。但是,阿米尔不再是以前的他了,他选择保护索拉博。可是时间毕竟迟了点,因为他的犹豫,摧残了索拉博的作为孩童的灵性,只有当说起风筝的时候才有自己的光芒。在结尾,正是阿米尔为索拉博追风筝,他看见索拉博嘴角有微微上扬,虽然连笑都有可能算不上,但是,他愿意为了这个,就如同当初的哈桑对他,千千万万遍。
于我而言,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家庭和友谊,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他没有华丽的文藻,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与宗教。这让我更加认识到盗窃所带来的伤害,如果一开始就不存在盗窃,那么是否又会有不一样的结局,但是我知道,哈桑对于阿米尔的感情,是一成不变的,是让我羡慕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
【第8篇】
人生的风筝线握在自己手里,一旦它被割断,那个漂亮的风筝就再也无法追回。——题记
“为你,千千万万遍。”想来这句真挚的诺言,现今也已经被引用了千千万万遍,然我再一次细细咀嚼时,却总能品味出不一样的感情色彩。小巷里那一个阿富汗男孩儿灿烂臻纯的笑颜,在斜阳下多了几分朦胧与不真实,虚无缥缈又触手可及:鼻子大而扁平,双眼眯斜如竹叶,眼珠在不同的光线下会显现出金色,绿色,甚至是宝石蓝。长得较低的小耳朵,突出,肉乎乎的下巴,嘴唇从中间裂开——像一个中国娃娃。
我在心里呼唤着那个名字:哈桑,哈桑。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阿里之子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哈桑面临危险,而阿米尔却只能躲在黑暗的阴影里懦弱的瑟瑟发抖,无法营救哈桑。这件事令阿米尔十分痛苦与自责。只能栽赃哈桑偷盗逼走了阿里父子,不久后也随父亲前往美国。阿米尔成年后无法原谅自己儿时的罪孽,回到故乡想要为不幸的好友赎罪,却揭开了孩提时代的一个弥天大谎——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收养了哈桑的儿子,待其视如己出,为哈桑尽了最后一份心力。。
故事十分残忍,却又是如此的美丽,作者以细腻浅白,温暖清新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阿米尔,哈桑,阿里……仿佛就站立在我面前。文风通俗易懂,素净简朴,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没有做大段的渲染描写,却能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并不完美的结局反而成为了全文的“催泪瓦斯”,令人发自内心的眼眶一热,鼻头一酸,清晰地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每一次读完这本《追风筝的人》,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复,自私,恐惧与懦弱,成为了阿米尔最大的一块心病,也是我们心中一个难解的结。其实生活,也是一场风筝比赛,每个人都有一个美丽而精致的风筝,它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叫做人生,那根风筝线,叫做人性。
一旦人性泯灭沦丧,那么锦绣人生又何尝不会失去飞翔的能力?与风筝比赛不同的是,失去了人性,人生就无法追回,风筝只有一个,人生只有一次。
人性是最宝贵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风筝更加重要。
阿米尔挽回了人性,我希望我们亦是如此,最好,在比赛开始之前,就别失去。
【第9篇】
翻开封面,走进那片火红的晚霞,空中的风筝猎猎作响,耳边又想起那真挚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作者笔下的阿富汗温馨闲适,却因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现紧张,充满令人回萦难忘的景象。
全书讲述的是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的友谊故事。没有虚骄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细腻地勾勒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忏悔,自私,哈桑的忠心,宽容。
哈桑善良,重情义,他毫无保留地为阿米尔付出,不惜自己被人欺负,他把阿米尔当自己的至亲一样看待。哈桑的勇敢无畏,他默默地滋润、保护着阿米尔。当我看到哈桑遇难,心中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阿米尔,比起哈桑,他显得那么自私,那么懦弱。因为他的出生,他便失去了母亲。他的父亲因此对他冷淡,反而对哈桑很好,于是阿米尔嫉妒哈桑,厌恶哈桑,最后逼走了哈桑,背叛了哈桑对他的信任。但阿米尔懦弱的性格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阿米尔很富有,他的父亲是个硬汉,所有事都喜欢自己承担,这也造就了阿米尔如此软弱的性格。
危急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飞的风筝中得到了原谅与补偿。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无法推卸;应该克服的困难,我们无法逃避;应该面对的人生,我们无法选择。
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们在风风雨雨中勇于前进,敢于承担,在点点滴滴中勇于前进,敢于承担,在点点中细细回味每一份苦与甜,慢慢体会每一份情与怨。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